|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很多时候会倦怠,这时候,需要外在的激情碰撞,唤醒灵魂里尘封的渴望,让头脑的深处迸发出前行的智慧。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很多时候会迷茫,这时候,需要智者的灵光指点,理清生命中混沌的思路,让心灵的深处积聚起前行的力量。
——题记于南昌
此次南昌之行有幸聆听了陶继新老师《教师读书与生命成长》的专题报告,心情激动万分。
眼前的陶老师,虽已年逾六旬,但精神饱满,绝无花甲之人的老态。他神采奕奕,谈吐儒雅,浑身洋溢着古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用来形容陶老师的影响,实在是恰如其分。在他旁征博引,看似信手拈来的随意里,彰显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常年累月的诵读积淀,持之以恒的深入思考,才成就了他淡定从容、深刻睿智的思想特质。
三个多小时的报告,我的情绪始终处在激动和震撼之中,耳边一直回响着陶老师平淡却扣人心弦的话语,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道法自然”吧,最打动人心的,是最朴素的语言,是最平凡的人和事。长久以来生命深处有些东西,它们一直在沉睡,此时却被唤醒了。
陶老师说:“唯有读书才能促成教师生命的成长”,“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专业成长,更是生命成长的必需,是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基:
他还说道:读书成为生命成长的必需、读书与教学相得益彰,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思考与读书同行,奇才在经典诵读中横空出世,经典诵读是终生幸福之旅等。这些内容均以儒学为根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独到的见解。
更为精妙的是他引用的那些鲜活的名师成长案例,不时激荡着你的灵魂:文采飞扬的化学老师张利平,红楼情怀的张利平,乐以忘忧的张万祥,读书背书的沈红旗,与国学共成长的李兰铎,锐意课改的韩兴娥,腹有诗书的苏静,学养深厚的教育大家于漪……他们无一不是与经典为伴,被书香熏染。
陶老师49岁开始学背《论语》,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陶老师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让我又对自己产生了信心,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关键看你用不用心。读书能够把你的人生改变,使你处乱不惊,它能改变你的话语方式,能让你的从容淡定。其实以前也曾多次发誓要读好书,但每每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半路夭折了,缺乏兴趣,缺乏持之以恒的勇气,总是抱怨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读书。鲁迅先生曾说过:“所谓天才,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到读书上去罢了。”陶继新老师也有在车上背诵《论语》的经历,只要你有那份读书的心思,你就一定能找到时间读书。
如果读的书多了,教学才不会干涩,你才能在课堂中,驾着知识的小船,把着正确的人生航向,游刃有余的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知识天地。“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一点儿也没有错。教学关键要有自己的思想,有思想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我们要想使自己变得有思想,就一定要读书。只有有了厚重的文化积淀,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读书不仅丰富知识,促进专业素养提高。它又可以调节人的心情。我们在夜里独自思索,我们在书里苦苦寻觅,思索如何让我们的备课更加充实,寻觅怎样才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其实人生也是一本书,忙忙碌碌的老师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桌上摊开的是人生,窗外流逝的是岁月,灯下独坐的,不是过客,是归人。现实中,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心启程,在一本又一本的书里,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人生的积淀,可行万里路,亦可读万卷书。
陶老师智者仁者的圣心慧语,如那一声声春雷,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上进意识;也像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涤荡了我落满尘埃的心田;更像那指路的明灯一般,为我指明了人生努力的方向。
我要去诵读,像陶老师那样!自己不是比陶老师年轻吗,我一定能读有所成的。回来后,我整理了陶老师推荐的经典书目,在书城购买了《论语》《古文观止》《周易》以及儿童版的《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经典,我要让女儿和我一起品读经典,开启幸福人生。又将尘封许久的《红楼梦》《三国演义》《简爱》《莎士比亚作品》等名著从书柜中找出来。
从现在起,我要听从陶老师 “阅读经典,可以一当十,拉长生命的长度”的教导,从现在起,悠悠书香将永远伴随着我的生活,“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就让我静下心来,远离浮躁,到经典里去寻找生命的智慧,在书海里寻求人生的真谛吧!
博客原文地址:http://chenyong7401.blog.edu.cn/2010/5724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