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博客
暑期征文获奖作品展:读书 唤醒生命的成长
2010-10-15    为爱守候

字体大小: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很多时候会倦怠,这时候,需要外在的激情碰撞,唤醒灵魂里尘封的渴望,让头脑的深处迸发出前行的智慧。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很多时候会迷茫,这时候,需要智者的灵光指点,理清生命中混沌的思路,让心灵的深处积聚起前行的力量。

  ——题记于南昌

  此次南昌之行有幸聆听了陶继新老师《教师读书与生命成长》的专题报告,心情激动万分。

  眼前的陶老师,虽已年逾六旬,但精神饱满,绝无花甲之人的老态。他神采奕奕,谈吐儒雅,浑身洋溢着古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用来形容陶老师的影响,实在是恰如其分。在他旁征博引,看似信手拈来的随意里,彰显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常年累月的诵读积淀,持之以恒的深入思考,才成就了他淡定从容、深刻睿智的思想特质。

  三个多小时的报告,我的情绪始终处在激动和震撼之中,耳边一直回响着陶老师平淡却扣人心弦的话语,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道法自然”吧,最打动人心的,是最朴素的语言,是最平凡的人和事。长久以来生命深处有些东西,它们一直在沉睡,此时却被唤醒了。

  陶老师说:“唯有读书才能促成教师生命的成长”,“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专业成长,更是生命成长的必需,是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基:

  他还说道:读书成为生命成长的必需、读书与教学相得益彰,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思考与读书同行,奇才在经典诵读中横空出世,经典诵读是终生幸福之旅等。这些内容均以儒学为根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独到的见解。 

  更为精妙的是他引用的那些鲜活的名师成长案例,不时激荡着你的灵魂:文采飞扬的化学老师张利平,红楼情怀的张利平,乐以忘忧的张万祥,读书背书的沈红旗,与国学共成长的李兰铎,锐意课改的韩兴娥,腹有诗书的苏静,学养深厚的教育大家于漪……他们无一不是与经典为伴,被书香熏染。

  陶老师49岁开始学背《论语》,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陶老师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让我又对自己产生了信心,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关键看你用不用心。读书能够把你的人生改变,使你处乱不惊,它能改变你的话语方式,能让你的从容淡定。其实以前也曾多次发誓要读好书,但每每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半路夭折了,缺乏兴趣,缺乏持之以恒的勇气,总是抱怨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读书。鲁迅先生曾说过:“所谓天才,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到读书上去罢了。”陶继新老师也有在车上背诵《论语》的经历,只要你有那份读书的心思,你就一定能找到时间读书。

  如果读的书多了,教学才不会干涩,你才能在课堂中,驾着知识的小船,把着正确的人生航向,游刃有余的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知识天地。“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一点儿也没有错。教学关键要有自己的思想,有思想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我们要想使自己变得有思想,就一定要读书。只有有了厚重的文化积淀,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读书不仅丰富知识,促进专业素养提高。它又可以调节人的心情。我们在夜里独自思索,我们在书里苦苦寻觅,思索如何让我们的备课更加充实,寻觅怎样才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其实人生也是一本书,忙忙碌碌的老师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桌上摊开的是人生,窗外流逝的是岁月,灯下独坐的,不是过客,是归人。现实中,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心启程,在一本又一本的书里,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人生的积淀,可行万里路,亦可读万卷书。

  陶老师智者仁者的圣心慧语,如那一声声春雷,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上进意识;也像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涤荡了我落满尘埃的心田;更像那指路的明灯一般,为我指明了人生努力的方向。

  我要去诵读,像陶老师那样!自己不是比陶老师年轻吗,我一定能读有所成的。回来后,我整理了陶老师推荐的经典书目,在书城购买了《论语》《古文观止》《周易》以及儿童版的《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经典,我要让女儿和我一起品读经典,开启幸福人生。又将尘封许久的《红楼梦》《三国演义》《简爱》《莎士比亚作品》等名著从书柜中找出来。

  从现在起,我要听从陶老师 “阅读经典,可以一当十,拉长生命的长度”的教导,从现在起,悠悠书香将永远伴随着我的生活,“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就让我静下心来,远离浮躁,到经典里去寻找生命的智慧,在书海里寻求人生的真谛吧!

  博客原文地址:http://chenyong7401.blog.edu.cn/2010/572410.html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暑期征文展:慢·思·读·景—我的暑假生活关键词
· 暑期征文获奖作品展:湘亲湘爱 心心湘西
· 暑期征文获奖作:生命,在泥塑中散发着芬芳
· 暑期征文获奖作品展:和儿子一起向前冲
· 暑期征文获奖作品展:莲花盛海
· 暑期征文获奖作品展:暑假,与孩子共成长
· 暑期征文获奖作品展:我们这伙儿人
· 暑期征文获奖作品展:盛夏“金蝉脱壳”记
· 暑期征文获奖作品展:体验部队生活,沉淀自己
· 暑期征文获奖作品展:不要小看笨小孩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