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暑假7月的一天,当我踏入位于福州建新中路一处被绿树繁花环绕的大棚——巨星雕塑时,映入眼帘的是棚内四周陈列着古今中外的男女老少的塑像,以及高高的一堆泥土。
走进巨星雕塑,最先见着的是冰心奶奶,她手捧书卷、眼神慈祥正若有所思地端坐一方;接待我们的郭志刚老师介绍说:这是律广老师的作品,参加今年福建“5·18”艺术展荣获一等奖。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持书卷身佩剑、眼含睿智显儒雅的的孔子巨大雕像,仿佛在告诉我们——根植于中华大地的儒家思想永远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我们一行来自福建师大美术教育学专业的自考生们,将在这里度过我们的暑假。在炎夏中,我们将与泥土打交道、学习雕塑课程。
刚开始我们先学习浮雕,在郭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把钉子、铁丝固定在木板上以固定泥土。七月的盛夏如火如荼,透过棚盖的热量把泥土烤热,滴滴答答的汗水和着泥土、在我们手中揉呀搓呀压呀,不停地把泥土贴压在木板上,做成大概2.5厘米左右厚度的底板。我们不时地给被热气烘干开裂的泥土喷洒清水,用雕塑工具或指肚抹平裂缝、压实泥土,整平了浮雕底板。
接下来,我根据自己的构思、在泥板上用尖细的雕塑工具绘出构图。根据前后左右空间关系、在不同地方刮掉厚薄不等的泥土,分出层次。大体轮廓已出,然后用不同的工具刮、切、填、压抹等雕塑手法、勾勒出细节,最后再细细收拾。经过近二十小时,我的泥塑创作完成了。
我创作的是一幅《傣家秋声图》:一位美丽的傣家少女在静谧的秋林中吹奏箫曲,,引来牛儿专注倾听,秋叶随音乐而舞落入背景中。少女的衣裙、头饰独具民族风情,别有韵味;少女的芊芊玉手惟妙惟肖地传达出弹奏箫管的动作,少女微张的小嘴、微鼓的腮帮,恰如其分地刻画了她吹奏箫曲的表情;少女的眼神传达着悠闲而神往,似乎沉醉于美妙之境;整个少女形象娴静、专注而优雅。
整幅浮雕创作表达的意境充满诗意,那秋林的静美,那少女的闲雅韵致,无不从少女的箫声中款款流淌着……
老师们的评价:作品出自初学者,也许技的水平略显不足,但表达的意境韵味大有出神入化的境界。在此,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鼓励。
完成的泥塑经过倒石膏模,用树脂和软玻璃布——玻璃钢做好成品。之后喷洒底漆,又刷上铜粉,我的第一个雕塑作品——《傣家秋声图》浮雕出炉了!
望着在炎炎夏日中创作的、融入自己无数汗水的浮雕装饰画——《傣家秋声图》,我的心海洋溢着甜美的滋味,我将如至宝般珍藏着,因为,我觉得:这是生命在泥塑中散发的芬芳。
博客原文地址:http://fanghuazhengmao.blog.edu.cn/2010/5735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