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回到征文作品展示页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钱的人家孩子去上学,没钱人家的孩子只好呆在家里帮父母干活,产生许多文盲。解放后,党和政府开始发展教育,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也能背着书包进学堂。只要想上学都可以去上学。起初一个教室里坐上了许多不同年龄段的人,教师也很缺乏。许多地方开办了复式班。有时1-5年级的学生挤在一起上课,办学条件也很差。随后不久,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办学条件也得到了逐步改善。孩子们能够按照年龄和学识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班和分年级的学习。到了五、六十年代,各地教育办学都有了一定规模,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适龄儿童都可入学,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各级各类学校也开始发展起来。到了七、八十年,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教育,开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又有了更大的改观。教学楼如同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学校象花园,各种现代化的配套教学设施开始运用到教学中来,在孩子身上人们看到未来和希望,更愿意投资。对孩子来说学习更加方便。学习条件更好,国家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法倡导九年义务教育。到了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人们不再满足于孩子上学不上学,而是开始向教育要质量。由孩子能上学变为上好学。国家也开始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人们对孩子教育要求更高。许多地方出现了陪读一族。更有甚者从幼儿园开始一直陪读到大学的现象。人们对老师要求也由教单一学科转变为能教所有学科多面型的。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也变得丰富多彩了。六十年的历史,六十年的变化。人们无不感叹,只有共产党才有我们今天孩子们幸福生活。
[ 来稿时间:2009年9月2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