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回到征文作品展示页面

前段时间回家,帮助父亲整理书屋时发现父亲读初中时的课本,语文、数学、物理大多完好无损。应该说一个人保存好自己的书本勿须大惊小怪,就象一位善良的母亲多年收藏自己孩子穿过的衣服一样。可是,当一个人收藏的课本历经几十年、上百年,那么这些课本又会对他的主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想其不乏一位收藏家收藏物价值的升值吧。

父亲收藏的这些课本距今已近三十年了。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经历了长期的动乱后,父亲终于领到全国统编教材--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父亲的第一册语文课本是1978年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32K本,146页,书价0.28元。这册书共26篇文章。课本选文很有时代特色,比如第一册第二课为《民歌四首》,“山歌向着青天唱”“草原人民歌唱华主席”“天大困难也不怕”“大寨花开红烂漫”。令人感到新奇的是,课本上出现了大量的简化字,这些简化字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不规范字。父亲说,这是当年国家推广使用的一批简化字。但这批简化字的过分简化造成了汉字使用的混乱,因而只使用半年就不推行了。果然从第二册课本中就再也找不出这样一个简化字。

别以为父亲的课本是文革后的过度品,有相当一部分课文至今仍是我们中学课本中的上乘作品,古诗文、名家名作,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课本的封皮也令人摩挲不已。比如语文课本,朴素、淡雅的底色上套印出木兰、水仙、丁香等不同的花色,一册课本一类花,用行楷印出的核桃大的两个字“语文”,醒目、舒美。而数学课本封面,素淡的细格子底色上印有数学图形,图形上印有重要的定理公式,如第二册印平方和(差)公式,第三册印勾股定理,第六册印圆的方程公式。

当然,由于受时代的限制,除了理科,课本中许多内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语文学科,像前文提到的《民歌四首》以及第二册中《毛主席把我救出火坑》、《华主席关心咱庄户人》等,从现在中学生读物中早已找不到影子了。尤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认识的变化,有些课文的观点与现在有了明显的分歧。比如杨朔《泰山极顶》(第五册)有这样的句子,“过去,农民各自摆弄着一小块地,弄得祖国的原野象是老和尚的百衲衣,零零碎碎的”;民歌《山歌向着青天唱》:“山歌向着草原唱,鲜花朵朵齐开放。溪边牛羊肥又壮,翻开黑土种庄稼。”这不能怪作者,父亲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这些文章比起文革时期的“口号文章”生动多了,就是这些文章引导他走上真正意义的读书道路。父亲说,读这些文章,正印证了高尔基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句话。使我惊奇的是,父亲对大多课文还能大段大段地背下来,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这些在当时算是有分量的文章也能复述出个大概。

收藏课本,真是收藏着一份感情,收藏着永不磨灭的记忆。遗憾的是,父亲在先后工作调动中,几次搬家,父亲的部分课本丢失了。这些丢失的书已永远成为父亲心中的痛。对于保存完好的书,父亲更是惜爱有加。父亲在收藏过去,同时又在收藏未来,这种收藏,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越远,越会显出人生的弥香,意义的深远。
[ 来稿时间:2009年9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