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活动汇总 > 大型活动 > “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60年”征文 > 作品展示
笨鸟先飞,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2009-09-20    王卫斌

字体大小:

  >>点击回到征文作品展示页面

“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60年大型征文

  在江西赣南“南极”,定南县——这个人口不足20万的山区小县、穷县,其教育历经几番阵痛、数度裂变,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前景持续低迷。2001年一场公办学校私有化的教育体制改革,更是雪上加霜,导致全县教育一落千丈,近乎崩溃,各项指标连续3年屈居赣州全市倒数第一。教师、学生见势不妙,纷纷选择外逃,全县上下一时人心惶惶,叫苦连天:定南的教育完了,定南的孩子没有希望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连定南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教育了,计将安出?本从何来?2003年8月,定南县新一届领导班子痛定思痛,不惜砸锅卖铁,发动广大干部群众举债从投资商手中收回了学校,并发誓要“一年过渡,二年好转,三年翻身”!

  四、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今,该县凭借着过硬的实力、出色的业绩,一年一个台阶稳步前进,终于成功地跻身于全市教育强县之列,从而实现了从后进到先进的大跨越,创造了小县办大教育的奇迹,成为赣南山区中小学校办学的一面旗帜。

  该县教育进步如此之快、变化如此之大,在全市、乃至全省也是罕有其匹,这一冷一热、宠辱鲜明、反差巨大的对比,令人不禁要问:定南人到底掌握了什么秘诀、绝招?追根溯源的结果,发现答案其实很简单,但似乎又很不简单……

  一,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

  定南县的教育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该县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法落后等弊端,整体水平跟兄弟县市相比,明显差了一大截。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师资短缺、结构失衡;条件简陋、士气低落,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该县正视自身教育先天不足的现实,从县情、校情实际出发,奉行“培训是最好的福利,也是教育最合算的投资”理念,采取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两条腿齐头并进走路的办法,不断加大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力度,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县财政克服重重困难,每年都要挤出数十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为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偏远山区教师提供特殊津贴,并先后投资160多万元,兴建了一幢县教师进修学校多功能综合性教学大楼,里面各种多媒体教学设施齐全,远程培训装备精良,集中对全县45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严格的封闭式强化轮训。

  教育行政部门大兴教研之风,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一批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研员,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教研队伍。县教体局为教研室配备了专车、装备了办公自动化一应软、硬件设施,每年安排10多万元教研经费,大力促进教研工作。

  在全县教师中广泛开展“学理论、学法规、学楷模”、“评教、评学、评干劲”和“比实绩、比贡献、比效果”的“三学三评三比”活动,增强了广大教师“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起了“学校为我保饭碗,我为学校谋发展”的主人翁意识。

  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名师工程”,与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组合作,举办“微格研练”、“发展与创新教育”等专题研讨活动,接受教科研基本技能速成培训;邀请清华大学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来定南听课、评课,作学术交流报告,指导课改培训工作;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研讨会议,并鼓励教师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在职在岗自学成才……不拘一格、不惜代价,千方百计吸收先进的教学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讯息,借以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了充实师资力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该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面向全国大张旗鼓地引进教育人才、招聘师范院校大学毕业生,与此同时,劝退或调离了一批年龄较大、身体偏差或素质不高的教师。县教体局科学定编设岗,严格考核管理,坚持“逢进必考”、“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原则,实行教师进城招考制和全员聘任制、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了一套公平竞争、有序流动和有效激励的用人机制。

  在前拉后推、不进则退的形势下,定南县的教师们再也沉不住气了,纷纷自觉地加紧“充电”、补习,全力以赴投入教学工作中。原天花中学的温鹭燕老师因年度考核不合格,被转岗到龙塘镇中心小学任教,在面临解聘的巨大压力下,她奋起直追,连续参加了两届转岗教师培训班学习,还自费报名参加了英语函授班,教学水平大为提高,并在该县举办的“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主题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深受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该县教师受训面广、针对性强、实效性强,各项工作到位、措施得力,大大拓宽了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夯实了基础功底,呈现出学历层次与能力素质齐高、共长的态势。全县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3岁,各个年龄段呈梯形结构均衡、合理分布,初步实现了教师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三化”和老、中、青“三结合”目标,有力地推动了该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加快了教学改革进程。

  二,师本教育与生本教育

  在教育界,围绕师本教育与生本教育孰轻孰重的问题,一直争论个不休,定南县自然也不例外。该县的教育决策层经过一番脸红脖子粗的争论,最后一致达成共识:不管师本、生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是根本!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让师本教育与生本教育两条腿分头走路,扬长避短,各取所需。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当其冲的是三大教育民生工程。该县不折不扣地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持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每年拨出巨额专款用于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完善农村远程教育设施,竭尽全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剪刀差”。

  2003年以前,该县的农村中小学点多面广、布局分散、规模小,其中乌鸦小学只有10个学生,一个教师,很多课程都无法开设,既误人子弟,又浪费资源,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从2003年起,该县下大决心关停并转了128个教学网点,收缩成61所中心学校,将近60%以上的农村学生得以进入中心城镇接受教育,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率。原乌鸦小学的一名学生在转校后,居然学会了唱歌、跳舞,她的家人以为奇迹,高兴得逢人就夸党和政府好。

  该县还在全县范围内统筹兼顾,实行教师流动制度,进一步优化了城乡教育资源结构,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消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设置,学生不分地域、成绩无论优劣,尽皆一视同仁,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管理,赢得了广大农村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和衷心拥护。

  由于受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该县不少学生沾染了自私自利、专横霸道;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等恶习,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麻烦制造者。该县审时度势,及时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深入持久的践行“八荣八耻”感恩教育活动,犹如春风化雨,悄然改变了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动态,吊儿郎当的学生变得诚实规矩了,消极懒散的学生变得积极勤快了…… 

  定南中学原有一位学生经常无故逃学,躲到网吧打游戏、看黄片,并学会了抽烟、酗酒,经家长和老师多次批评、劝告无效,屡教不改,以至于学业荒废,品行低劣。自从接受了感恩教育,该同学彻底戒掉了烟、酒,远离了网吧,学习成绩也开始回升,跟先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该县倡导教师要“爱岗敬业、文明施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勇于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架子,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生本教育精神,实现了“活教”与“严管”的和谐统一,达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完美境界。

  县二中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炒饭式”的老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县一小数学教师胡颂英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上播放动画场景,变抽象的数学算式教学为直观的图形教学,并适时提问,引发学生的联想,师生在交流互动中每每摩擦出始料不及的思维火花,课堂因真实而实在,因灵动而精彩。

  教师还是那些教师,学生还是那些学生,不同的教育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教育的魅力!

  三,苦文化与实文化

  当初,定南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作出的几项重大决策之一,就是收回该县的最高学府——定南中学,并让教体局副局长杨逢春老师兼任该校校长。

  当时,该校经过一场转制大震荡,可谓“劫后余生”,优秀教师、学生已经流失殆尽,全校上下弥漫着一派悲观、颓废的气息。杨校长临危受命,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这个具有二十多年教龄的全国优秀教师,面对一副人心涣散、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不由得陷入了深思。

  靠什么立校、兴教、劝学、促导呢?杨校长综观各种教育思潮,遍览无数教学模式,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意识到“求知无捷径,苦读有奇功”、“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于是,他果断地提出要以“苦育、苦管、苦教、苦学”和“讲实际、办实事、练实力、求实效”的苦文化、实文化,作为学校的文化精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求真务实,狠抓常规教育管理,让教学工作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常态化。

  杨校长此举犹如扔了一颗重磅炸弹,顿时把全校师生炸得晕头转向,以副校长为首的“少壮派”当场跟他展开辩论:是积累知识重要?还是掌握学习方法重要?社会上的闲言碎语更是风生水起,对他的“苦文化”嗤之以鼻:嗤!教育发展到今天,你杨逢春居然还在翻老黄历,拿老一套清规戒律来束缚现代人的手脚、大脑,难道想把教师逼成“苦行僧”,把学生训练成“木乃伊”、“机器人”吗?杨校长处之泰然,据理力争:“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知识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讲究方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祖宗几千年因袭相传的教育传统,必有其合理性;教育改革不断花样翻新,名堂听起来很美,但并不见得有效果!

  他力排众议,坚持教育就是要读书、读书就是要吃苦,并告诫全体师生:不苦不累没有成绩,不苦不累没有待遇;成绩是苦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素质是读出来的,以学校现有的师资水平、生源基础,要想笨鸟先飞、出奇制胜,必须勤学苦练、苦教苦读,别无选择!杨校长一席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全校师生的灵魂,无不为之精神一振,从此,苦文化、实文化在该校渐渐地深入人心,一种“以苦为乐、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精神应运而生。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营造读书氛围,解决广大师生买书、读书难的问题,该校图书馆先后筹措了60多万元资金,购买了7万多册图书,并自编了一批学生人文读本,全天候对外开放。规定每个教师每年可以选购200元图书,学校凭发票给予报销。在每个高一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上附上一封温馨的慰问信,列出一批必读书目。到处张贴读书励志名言警句、标语口号,不时地开展“读名著、读经典”等读书演讲比赛活动,每逢“世界读书日”都要举行庆祝活动……

  该校一手抓背诵、理解和积累,一手抓训练、运用和巩固,采用大题量、高强度的“题海”训练战术,通过苦背、苦记、苦练、苦学,不断加深学生对课题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程度,以量变促质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做题的高手、考试的能手,确保在考试中立于常胜不败之地。

  有一次,一位学生在英语单元考试中犯了低级错误,混淆了一个单词的词性,他的科任老师勒令他把这个单词重复抄写了一百遍。该学生经此重罚,再也不敢麻痹大意、掉以轻心了,通过努力,后来他还获得过全校英语口语比赛第一名,成了学校英语俱乐部的总干事、广播站英语节目主持人和疯狂英语学习会会长。

  该校一手抓学生学习、促实效,一手抓教师督查、促落实,每周雷打不动召开两次集体备课会议,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个人备课、集体研讨、教案修改、教后反思,最大限度地提高备课质量。要求教师做到“有练必改、全批全改、快批快改、批改不过夜”、“练后讲评、评后总结、讲评不隔天”,带领学生突入“题海”、跳出“题海”,“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锤炼学生“上天下海”的过硬本领,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效率。

  如今,在以杨逢春校长为首的全体园丁辛勤培育下,定南中学的苦文化终于结出了大甜果,实文化收获了大实惠,该校的高考升学率每年均以倍数快速递增,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万人比名列全市前茅,并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师大,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学目标,为定南人民争了光、添了彩。杨校长倡导的苦文化、实文化,正在走出定南中学、走出定南县,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广为推广、乐于接受,成为定南县的一大教育特色品牌。

  就这样,定南县的教育工作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育思想,大胆探索教学方法,最终凝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共同推动着定南教育从低谷走向高峰,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该县外流学生纷纷回流家乡,并吸引了众多外地教师和学生来定南工作、求学。定南人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万千,赞叹不绝:定南的教育终于复苏了,定南的孩子有福气了!

  [ 来稿时间:2009年9月7日 ]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教育看祖国60年巨变
· 一句传家话
· 壮哉我中国少年
· 寻梦
· 腾飞的东方巨龙
·
· 我与职业教育
· 时中华六十华诞祭百年英雄文
· 喜迎华诞话教育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公报显示:幼儿园在...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问答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
·2012年数据:全国在...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