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扎实推进教育行风民主评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教育行风情况进行了民意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教育行风总体情况、教育信息公开情况、教育收费管理情况、教育招生和考试情况、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和维护群众合法教育权益情况等。
调查结果显示:
(一)超过七成受访者对所在地区教育行风评价较高,认为近年来教育行风建设进步大,教育行风总体上好于其他行业。
72.7%的受访者认为本地区教育行风建设很好或比较好(见图1),74.3%的受访者认为教育行风建设较以往有很大或较大进步,74.6%的受访者认为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行风很好或比较好;1.8%的受访者认为本地区教育行风建设不够好或不好,5.1%的受访者认为教育行风建设较以往有所退步或明显退步,4.5%的受访者认为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行风不够好或差得多。
(二)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建设工作满意度最高的是学校师德师风。
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建设工作的五大方面,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师德师风81.3%、教育信息公开72.6%、教育收费管理71.9%、维护群众合法权益70.0%、高校招生管理63.8%(见表1)。
(三)入户调查中,七成受访者表示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定期规范公开招生信息、收费政策,公布咨询监督电话。
入户调查中,69.8%的受访者表示教育行政部门定期规范公开招生信息,70.9%的受访者表示教育行政部门定期规范公开收费政策,71.3%的受访者表示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了咨询监督电话。值得关注的是,22.1%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招生信息公开情况,19.6%的受访者不了解收费政策公开情况,24.0%的受访者不了解公布咨询监督电话情况。
(四)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所在地区高校能严格执行“六公开”规定,超过八成人大代表等认为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取得成效。
入户调查中,73.1%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地区高校招生能严格执行“六公开”规定,其中,37.5%认为很严格,35.6%认为比较严格,仅有1.7%认为不够严格或不严格,还有8.6%的受访者不了解情况;82.0%的人大代表等认为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工作有成效,其中,37.0%认为成效显著,45%认为有一定成效,仅有3.2%认为未见明显成效或没有成效。
(五)目前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紧紧抓住群众关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乱收费”、“中小学强制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等突出问题。
入户调查中,家长普遍认为,目前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紧紧抓住了群众密切关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乱收费”、“中小学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普通高中违反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和“中小学校组织补课、办班并收费”等四个方面突出问题。
入户调查显示,部分受访者认为,除学费外,城镇家庭教育支出主要用于支付课外培训班费,农村家庭教育支出主要用于购买教辅材料。
(六)入户调查中,七成家长和学生认为教育部门答复群众咨询问题及时,处理群众反映问题得当。
入户调查中,70.3%的家长和学生认为教育部门能及时答复群众咨询问题,仅有1.5%的受访者表示教育部门对咨询问题未作答复,71.1%的家长和学生认为教育部门对群众反映问题处理得当,仅有1.2%的受访者表示教育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未作处理。
(七)高校招生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资格考生信息公示监督力度不够”。
入户调查中,有46.6%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招生工作没有突出问题,选择比例最高的突出问题是“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资格考生信息公示监督力度不够”,达到24.0%;其次是“独立学院、民办高校招生不规范”,比例为20.9%;再其次是“体育、艺术专业招生工作不规范”,比例为17.9%。网络调查中,有30.8%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招生工作没有突出问题,选择比例最高的突出问题是“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资格考生信息公示监督力度不够”,达到34.3%;其次是“招生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比例为25.1%;再其次是“自主选拔录取工作不规范”,比例为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