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大师“冒出来”的学术环境
葛墨林院士认为,我国必须改变学术评价体系,给大师“冒出来”的学术环境。
“以前我们说做科研是自由探索和个人兴趣,但同时,我们也要有责任和使命,把科研工作和为国家作贡献结合起来,就像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不是写写文章,发表论文而已。我们要反思,为什么现在国家有钱了,科研有经费了,反而做不出‘两弹一星’这样的成就。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评价体系。教授、副教授按论文篇数评定,甚至细化到第一作者多少分,第二作者多少分,这种体系,逼着大家要靠论文吃饭。高校科研不能只贡献论文,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评价体系。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大师是冒出来的,是竞争出来的,而不是评出来的,也不是培养出来的。我们学术界要有竞争、争论的氛围,我们的评价体系不要过度量化指标,用计算器算分评价一个人才,这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对技术发展非常有害。”
推荐内容>>两院院士大会开幕 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推荐内容>>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在两院院士中引起热烈反响
推荐内容>>温家宝为两院院士作报告:我们必须目光远大 把握机遇
推荐内容>>两院院士纷纷表示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推荐内容>>两院院士大会后热议:我们的创新链"断"在哪儿?
“我们要给大师十年磨一剑,甚至三十年磨一剑的环境,给他们时间和空间,不要让他们今天写项目,明天填表格,再后来接受审核,整天将时间和精力消磨于此,人才也容易忙碌和浮躁。日本在1990年选择100名科技工作者,不评估、不审计、不检查,这是20年后他们频频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原因。”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院士说。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恩哥院士说:“我认为原始创新,对我国来说已经是一个越来越近的目标,起码在物理领域会如此。我记得以前每当诺贝尔奖评出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它为何会获奖,当时我们离学术前沿真的很远,但现在我们不仅理解,还能在评出之前猜出来,我们已经跟得上世界前沿,现在做的就是要创造环境。”(记者 王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