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创新总是“跟着别人跑”?为什么我们的科研力量“拧不成一股绳”?……这是两院院士大会召开后,来自高校的两院院士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同时,展开的热议。
推荐内容>>两院院士大会开幕 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推荐内容>>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在两院院士中引起热烈反响
推荐内容>>温家宝为两院院士作报告:我们必须目光远大 把握机遇
6月116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邀请18位来自高校的两院院士代表,举行教育系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座谈会。
“‘2011计划’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很好实践样本。”来自中南大学的钟掘院士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构成完整的创新链,‘2011计划’的实质,就是把几个创新链整合起来,实现协同创新。”
所谓“2011计划”,是指自今年启动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参与,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
然而,目前我国的创新链条尚未完整形成。在北京工业大学左铁镛院士看来,我们高校这么强大的力量,要研究如何形成合力,如何形成一个共同承认的平台。学校不要都奔研究型,不要都搞从专科到本科、本科到研究生这样一个路径。
“要加强顶层设计,认真梳理、研究,最后形成一个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特点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计划。”左铁镛建议说。
“如果做基础研究的只管跟踪、写文章,而搞技术的只在他熟悉的框架内作修补、改进,这样怎么能够引发出根本的原创性技术呢?”来自南开大学的葛墨林院士提出的问题使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