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人民网—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4-06-11

两院院士热议“院士退休”

  近两年,院士制度改革,尤其是“院士退休难”的话题备受舆论关注。6月9日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院士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社会关注、科技界反映较突出的问题,比如有时院士遴选受非学术因素干扰过多,有的地方和部门让院士称号承载了一些非学术的、带有明显功利性的负担,有的人把有多少院士当作出政绩的一个标志。如此等等,都背离了我国院士制度的本义,必须加以纠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以更好发挥广大院士作用,更好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更好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更好激励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才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于院士制度改革,总书记这段话的描述符合实际情况,也指出了下一步要努力发展的方向。我们也应该努力回归学术。”中科院院士王越在9日下午的院士座谈会上说。

  “院士退出的机制,原来的框架就有。中科院就按院士退出机制处理过两位。工程院也有例子。”王越说,十几年前,曾有两位工程院院士参加一个保健品科技鉴定委员会,会后有媒体报道,院士说吃了这种保健品可以返老还童。舆论哗然。工程院认真地组织调查了两个月。王越说:“最后结论:这话不是两个院士说的,而是媒体说的。这个事情也说明,院士退出机制的框架原来就有。”

  92岁的吴孟超院士则对记者表示,院士退休的原则应该是“尊重本人意愿”——“他本人要求退,就让他退好了。或许他本人还有别的工作,或许他身体不行了。这也是对他的关心,为什么院士就不让他退呢?”

  吴孟超说,现在的问题是,单位领导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喜欢讲“我这个单位有多少多少院士”。“院士还是得实实在在搞科学研究,得干活的。他也是一个教授,一个主治医生。不要额外地捧他。”吴孟超说。

  谈及院士退休,新当选工程院院士林东昕说:“‘院士’本身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一个职务,因此也不应该有退休一说。”他告诉记者,“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规定提出院士是不用退休的,只是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高校院所或机构不愿让院士在其工作岗位上退休的情况,造成社会对‘院士退休’问题的关注。”对于这些个体行为,他认为“并非院士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应当正确看待”。

  “如果院士还有精力将自己毕生所学贡献给自己研究的领域,这当然是好事,但我们也应该尊重院士个人选择,不应该让荣誉成为一种负担。”林东昕说。

  林东昕还认为:“如果个别人做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有损国家利益、违背科学道德的事情,那么把这样的人从院士队伍中除名,我认为是应该的。增加退出制度可以对院士的道德与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其实并没有什么坏处。”

  工程院院士薛禹胜则认为:“无论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休还是退出院士队伍,都不影响科技工作者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在9日下午的中科院院士全体大会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报告中回顾了2012年以来学部推进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有关工作。白春礼指出,面对国家和社会对学部及院士群体提出的更高期望,面对社会转型期复杂环境对学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院士群体要进一步发挥社会道德楷模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