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机构为“农校对接”提供资金支持。图为签约现场。
“农校对接”让农户“菜园子”直通高校“菜篮子”。

鸡蛋带有“身份证”,通过条码可以追溯鸡的饲养全过程。
图为洽谈会蛋类产品展示现场。新华社发
背景:
“农校对接”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新生事物,2009年11月,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选定北京、天津、吉林等7个省份为试点,通过“农校对接”,让鲜活农产品直接从田间地头走进高校食堂。2011年6月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工作和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时也着重指出农校对接工作的重要意义。据悉,到2011年底,试点地区高校食堂里的农产品将有一半以上直接采购自生产基地。
“去渣杀沫,加酸浆点制,不停地搅匀,压制成型,天然新鲜的豆腐就出炉了。”在8月17日第二届“农校对接”洽谈会企业展示现场,山东邹平孙大嫩豆腐坊一位工作人员边讲解边演示酸浆点豆腐的制作过程,引来不少人参观品尝。他说希望通过洽谈会的平台,将原浆做原食的制作技术传播到高校中去,让广大的师生吃到最天然健康的豆制品。
在去年首届“农校对接”洽谈会成功举行后,许多菜农和高校双方受惠,尝到了对接经营的甜头,在近日举办的第二次洽谈会上有不少企业想借此平台来获得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