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挤的“超级大班”
2 多策并举,教育资源仍然短缺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增长过快所引发的学生入学难困局,郑州市协调九部门联合行动,采取了多项措施破解难题。据郑州市教育局有关人士介绍,各部门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教育部门决定进一步挖掘潜力,扩大招生能力,千方百计将城市新增学龄人口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应收尽收全部落实到公办学校。公安部门提供适龄儿童的具体数字;教育行政部门将之纳入“普九”计划;发改委纳入城市社会发展的计划,城建计划将教育优先安排;规划部门将小区建设与学校建设同步规划。财政积极筹集资金,向教育部门倾斜;编办合理制定教师编制,劳动保障部门禁止童工;物价部门严格收费标准,收费一视同仁,只要到指定安排的学校,免收借读费。
学生进来了,代价却是超级大班,教育部门和学校压力也越来越大。按有关规定,小学每个班不应超过45人。但记者调查发现,在2006年秋季招生中,郑州市除惠济区平均班额为31人、低于国家标准外,其他各区小学的平均班额都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金水区为每班72人,中原区城区为每班62人,个别学校甚至达到每班90人。不少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都为“大班”给教育教学和校园安全带来的影响,表示担忧和苦恼。
以金水区内26所学校为例,目前平均班额80人以上的就有五所,70至79人的七所,60至69人的五所,剩下的学校平均班额也都在50人以上。各年级平均班额65人!金水区1996年“普九”时一届学生通常为5000人,2006年一届学生就是1.2万人,配备的教学器材根本不够。虽然“十五”期间金水区新建了九所学校,投资一个多亿,仍然远远不够。
那么增建新学校就成了唯一选择,记者采访中了解到,2005年初,郑州市政府将在市区内新建22所中小学校,列入市政府向市民承诺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市里还力争要持续三到五年,加大力度投入教育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郑州市教育资源不足问题。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郭金汉前不久做客郑州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时介绍,2005年,郑州市新建了22所中小学,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十一五”期间还要再建75所中小学,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郑州市中原区教育局教育科赵全福科长介绍说,虽然政府加快建校步伐,但教育资源短缺一时还不能根本缓解,新学校建成,一招生就超员。一个年级六个班,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八个班,而且还供不应求。但为了确保孩子上学,他们加强了过渡性措施。对于新增学生,设立专门的报名点,汇总后再统筹安排到各个学校。就近指定安排的学校必须接收学生,生源已饱和的学校,能接收多少就接收多少,剩下的再调剂。
即便政府一再强调要增建学校,也确实在一一落实之中,但还有学生家长担心建校赶不上人口增长和转移迁入的步伐,会产生连锁反应:大批农村孩子进城入学给城市带来的冲击,虽然目前只是在小学,但等这批孩子上初中后,中学拥挤将又是个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