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课程研究 > 综合研究
我国三套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比较
2001-12-29    华东师大师范教育研究所 崔允郭 张俐蓉

字体大小:

  在必选修课程的开设上(国家教委规定的方案中此处用的是学科课程),上海开设了计算机;外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三至五年级以训练听说能力为主,辅以字母以少量单词的书写。七至九年级社会科学与自然学科开设了分课型和综合型两个方案。综合型的社会学科称为“社会”。初步设想将历史、人文地理和社会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综合型的自然科学称为“理科”,在小学自然学科的基础上,学习有关自然地理、物质、能、生命科学、宇宙、地球等方面的初步知识。浙江将劳动技术课列入了必修课的范围。

  除了课程设置的门类有些不同外,在三套方案中,同一学科、同类学科的课时总数及其分布亦有一定差别(见表2、表3、表4)

  (一)各类课程的周课时数及其比重

     表2

地区

学制

课时总量

必修课及%

选修课及%

活动课及%

地方课及%

上海

九年一贯制

11318

7766/68.6

168/1.4

3384/29.9

0/0

国家
教委

六.三制

10366

8184/7900

0/0

1216/11.7

966/9.3

五.四制

10162

8083/79.1

0/0

1420/14.0

704/6.9

浙江

六.三制

9150

7034/76.9

388/4.2

1728/18.9

0/0

八年过度制

9796

7408/75.6

328/3.3

2060/21.0

0/0

  (二)语文、数学和外语的总课时及其占必修课的比重

        表3

地区

九年课时数及比重

必修学科课时

语文

数学

外语

三门合计

国家教委

五·四制

课时数

8184

2336

1556

536

4428

比重(%)

100

28.5

19.0

6.5

54.0

六·三制

课时数

8038

2302

1486

400

4188

比重(%)

100

28.6

18.5

5.0

52.1

上海

课时数

7766

2004

1228

686

3918

比重(%)

100

25.8

15.8

8.8

50.4

浙江

八年过度制

课时数

7034

2098

1386

170

3654

比重(%)

100

29.8

19.7

2.4

51.9

九年制

课时数

7408

2166

1386

170

3722

比重(%)

100

29.2

18.7

2.3

50.2

  (三)各类学科占上课总课时数的比重

  表4

地区

工具学科类

知识学科类

技艺学科类

语文

数学

外语

社会

自然

文体

技能

国家教委

28.5

19.0

6.4

11.7

9.2

21.4

4.4

上海

25.8

15.8

8.8

10.2

7.4

23.2

8.8

浙江

29.2

18.7

2.3

4.6

11.0

23.8

5.9

  应注意的是,在地方课程的规定中,上海方案要求各门教材留有10%的余地,考虑写一定的乡土教材或微型教材;浙江方案要求必修课留有5%—30%的课时数用于乡土教学或其它补充教学,教材有各地自编。

  从以上三个表格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国家教委的课程设置相比,浙、沪两地的课程设置有以下几个特点:

  1、减少必修课课时,增加课外活动量,必修课的课时数与国家的方案相比,都有了比较大的下降,尤其是上海方案,从79%降为68.6%。

  2、调整各学科课时比例。工具学科中,上海方案的语、数两门比例有所下降,与国家教委方案相比,语文由28.5%下降到25.8%。数学由19.0%下降为15.8%,外语的比例则大幅度的上升;而浙江方案的语文比重有所上升,外语比重有所下降。从某中程度上来说,这种做法是符合地方特色的。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往或相处能力,因此比较重视外语;而浙江从农村地区着眼,所编写的教材应从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多一些实用性的课程。

  3、浙、沪两套方案都加强了技艺类学科的教学,注重学生社会生活技能的训练。

  三、关于课程的评价和实施要求

  (一)国家教委颁发的课程方案对课程评价的规定是:

1、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的终结性考察、考试是对学生的合格水平的考核。考核要全面,要通过对学科和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特长的发展。

  2、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核学科,其它为考查科目。语文考试合格,思想品德考查合格,达到小学体育合格标准,允许毕业。小学毕业考试在县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一般有学校命题,农村也可由乡、镇教育管理机构组织命题,在基本普及中学教育的地区、不另举行小学生学考试。

  初中毕业考核,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毕业年级文化学科范围内确定考试学科,要严格控制考试学科数,其它科目则实行结业考试或考察。考试学科命题权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确定    。考试合格,思想品德考查合格,达到初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允许毕业。地方安排的学科考察要求,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决定。

  3、考试以每学期进行一次为宜,考察着重在平时进行。除毕业考试外,各级教育部门要严格控制统一考试。

  4、考试、考查可采取闭卷、开卷的书面方式,也可以采用口头、操作等方式。成绩评定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评语制。

  考试命题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体现教学目的和要求。要建立必要的审题制度。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