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医药经济报    发布时间:2011-02-20

5类手术机器人领医疗器械创新潮流

  机器人不仅用于工业领域,在医疗系统也已得到推广应用。如大名鼎鼎的手术机器人(Surgical Robot)的问世不过短短10年,但同样取得重大进展。

  机器人进军医疗保健领域

  实际上,手术机器人是一组器械的组合装置。它通常由一个内窥镜(探头)、刀剪等手术器械、微型摄像头和操纵杆等器件组装而成。据国外厂商介绍,目前使用中的手术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无线操作进行的外科手术,即医生坐在电脑显示屏前,通过显示屏和内窥镜仔细观察病人体内的病灶情况,然后通过机器人手中的手术刀将病灶精确切除(或修复)。这种被国外科学家命名为MIS的系统是设计一切手术机器人的基础。以目前各国医院使用中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只要在病人皮肤表面开一个极小的口子,将探头塞进体内,即可观察到病人病灶所在位置,然后再用机器人手中的手术刀将其切除。

  此外,手术机器人还可做器官修补、血管吻合或骨磨削等需要十分精细的手术。近年来,手术机器人被用于做包括基因移植、神经手术和远程手术等在内的各种重要手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存活率。

  由于手术机器人的用途逐渐广泛,它在世界各国的销售数量越来越大。据国外报道,截至去年年底,美国的手术机器人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一(约300多台),其次为英国(约80~90台),韩国居第三(37台)。迄今为止,包括中国在内有40多个国家拥有各种手术机器人。它们均为美国Intuitive Surgical 公司生产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或欧洲新开发的手术机器人,目前以前者居多。据介绍,欧洲厂商在5年前已独立研制成手术机器人,即Computer Motion 公司生产的宙斯手术机器人和AESOP手术机器人,其工作原理类似于美国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令人振奋的是,我国第三军医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不久前也已研制成一台专门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的新型机器人系统,它可代替医生在放射条件下工作。既能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又能降低手术风险。同时还可减少射线对医生的伤害。而早在几年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人员与海军总医院合作,开发出一套可用于远程颅脑手术的新型机器人CRAS-BH1。据介绍,该系统已成功用于全国数百例脑部手术。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