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延缓取缔打工子弟校 半数入公办校
4日,海淀区教委延缓取消非法打工子弟学校的行动,原定于当天对私自开学的打工子弟学校进行的第二轮拉网式排查没有按期进行,向学生家长第二次发放《家长告知书》的计划也临时取消。阅读详情
如果您对打工子弟学校被叫停事件有看法或见解,欢迎投稿。同时我们也欢迎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文章、教育评论方面的文章。
北京海淀区叫停30余打工子弟学校
这个暑假,海淀区有一万多名来自外地的中小学生将和他们的家长一道,为自己假期过后到哪里上学而操心。7月8日,该区有30余所打工子弟学校,因未达到办学标准,而被海淀区教委统一叫停。查看全文
北京海淀教委:让每位打工子弟有学上
据了解,目前拟接收民工子弟的公办学校共有33所,将扩建教室264间,扩建修缮总面积为22105平方米,区财政已拨付首批1300万元经费。同时,海淀区还启用了6所被闲置的农村小学,利用假期集中扩建、装修并配备相关设施,作为公办学校的分校,由主校区统一管理。查看全文
海淀被取缔打工子弟学校悄然开学
据悉,上周开始,海淀区大部分被宣布将被关闭的打工子弟学校正常开学,其中包括明圆学校、文华学校等打工子弟学校。记者昨晚致电多所打工子弟学校校长,他们均表示已经正常开学,多数学校报到的学生人数基本没有变化。 查看全文
60余学生无学可上 为孩子转学与校长吵架
面对大批学生的涌入,各个学校都遇到了师资短缺、教材匮乏的难题。四所学校都一方面向上级教育部门求援,增补教材;另一方面,也开始自主招聘教师,以满足师资需求。
北下关小学校长表示,该校只剩六年级还能再招十几名学生;而其余三校负责人都表示,学校容量已至极限。查看全文
打工子弟学校发展历程 告别黄金时代
虽然海淀教育部门决定对非法打工子弟学校“延缓取缔”,但大多数打工子弟学校校长依然清醒认识到,打工子弟学校的黄金时代已经不再,一些学校已经开始酝酿转型,寻找新的出路。海淀区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基本是整个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缩影。查看全文
打工子弟校调查 公校分流能力决定民校前途
在今年的“取缔风暴”中,拥有最多打工子弟学校的朝阳区却一直表现低调。朝阳区教委负责人承认,因为公办学校承受能力有限,他们不能贸然取缔辖区内的非法打工子弟学校。北京市的不同区县对待辖区内的打工子弟学校,态度和措施一直并不整齐划一。然而,如果以让所有打工者子弟接受合法的义务教育为最高目的,足够的教育资源和足够的资金,则是政府部门必须掌握的两张底牌。查看全文
· “民工子女班”的“设置效应” · 农民工子女更需要健康的人格 · 取缔打工子弟学校不是好办法 · 打工子弟学校被取缔后的思考
陈志文:一方面大量小学因生源不足关闭,一方面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迟迟难以实际解决,这是整个中国制度之弊。一方面学校有高高的门槛,很多民办学校,包含此类学校难以获得批准,一方面落后地区公办学校多数不符合规定却照开办。
韩嘉玲:以流入地政府与公办中小学承担起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责任的观点,是基于流入地政府的财政状况比流出地宽裕,同时流入地是用人用工单位,流动人口为流入地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流入地政府义不容辞地应该承担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责任。查看全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将于9月中旬邀请韩嘉玲、陈志文等专家、学者做客学术会客厅,探讨打工子弟教育问题,欢迎有兴趣的网友提前预约报名。具体时间地点将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