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聊天将于16点准时开始。
[主持人]:现场及网络上的朋友各位下午好,首先非常真诚的欢迎大家来参加中国教育网的学术沙龙。今天的主题是关于大学生成长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成长,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话题,这个话题也是最实际的,因为大学生群体当中经常有一些事件发生,这个话题也是社会很关注的话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田玲老师作为我们本次沙龙的主讲嘉宾。
[主持人]:田玲老师是1981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的,她在人的发展研究,教育政策学,教育分析领域都有很多的研究,那么在田玲老师开始她的报告之前,请允许我向网络上的网友介绍一下今天到达我们现场的网友。
[主持人]:首先请我们资深的中国教育网的网友,也是中国教育网的总编——陈先生向网友问好。
[陈先生]:欢迎大家参加这个活动,我希望这个活动能做成业内很高水平的活动,因为我自己也是从90年代初这么一个教育沙龙学习教育的,我特别支持做这种活动。
[主持人]:今天到我们现场来的网友还有科学时报-大学周刊的记者赵鹰先生,请您跟网上的网友打声招呼。
[赵鹰]:我也是毕业五年了,也是一直做教育这方面,对大学生成长这方面比较感兴趣,也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吧。
[主持人]:您太客气了,非常欢迎您的到来。下面我们就有请田玲老师开始讲座。
[田玲老师]:首先感谢中国教育网邀请我参加这个讲座,我非常愿意跟大家沟通,也非常愿意跟大家探索这个话题,我今天要讲的是自我成长目标与自我教育途径的寻找。 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来自很多原因,我一会儿会提到,我现在要说一下副标题,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都很熟悉,我把这句话用在这里,就是要给年轻人一个远大的抱负,今天年轻人可能被现实困扰的太严重了,已经失去了千里之行的想法。留言请进>>>
[田玲老师]:很多人觉得北大的人是眼高手低的,我觉得始于足下就是要跟千里之行做一个平衡。我想我们寻找成长目标与自我教育途径也是这样子,这句话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人,每个人的DNA里面,他与生俱来是有很大的潜力的,科学研究已经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90%多的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的。
[田玲老师]:我现在给大家看的婴儿的图象也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现实当中有这样一个现象,我们身体每年在成长,年龄也在变化,这是客观的。但是我们身体成长,年龄增长以后,我们的心灵,我们精神不一定成长和成熟,我们会发现很多错位的现象,尤其在学校里面发现,尤其是北大清华这些学校都是一些智商非常高的孩子在一起,但是我们在他们身上也会发现一些问题,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除了生理年龄之外,还有社会年龄和心理年龄。
[田玲老师]:我们讲的自我成长与自我教育,主要是针对心理年龄所进行的教育。 我们这个题目就是做一下解释,这里面这个题目是反映了一些新的理念的,把这些理念掌握之后,大家觉得说,自我目标的寻找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自我教育也是很有乐趣的过程。这里面最重要的关健词就是自我,希腊有一个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我想人对自己的认识,那种热情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我们发现大学生很聪明,但是他们遇到问题以后变得很脆弱,不能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我想告诉大家,很多时候说明我们大学生在自我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不是说我们大脑出现了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田玲老师]:所以大家要记住,古希腊的名言:认识你自己这个关系到活着的意义,关系到生和死的问题,关系到生活的动力,关系到我们潜能能不能发挥出来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成长这个术语,这个成长如果是说,我们自我的成长他所指的就不是我们外在的体貌的成长,他是我们精神,内在的一种成熟,这种成熟可以用另外一个术语来表示,就是发展,这个发展可以用具体向我们展示成长的方向,就是人可以由简单变得更负责,由低级变得更高级,这个复杂不是我们生活当中理解的人心险恶,不是这种复杂,我们想说的是人的思维的缜密性,思维的多元性这种复杂。 还有就是说,我们人由低级发展到高级,能够真的把我们人和动物区别开来,我们人能活得更高尚,更有水准。
[田玲老师]:第三个关键词就是教育,我知道很多人是在思考教育的问题,也在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我自己也发现我们今天很多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不是属于教育的现象,我把它归纳成属于科举的现象,现在学校很大程度上变成一个机构,小孩从小就被一个考大学的目标所压着。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呢?就是培养新生一代准确从事社会生活的过程。生活这个词就是:教育就是生活,如果教育违背了生活,我们就需要对它进行检讨,我们接受了多年教育的人,可能读了博士,当了教授,但是不知道怎么生活,不知道怎么活下去,那么我们就需要对教育做一番检讨。
[田玲老师]:这几个关键词中文解释是这样,大家可以参考英文的解释,就可以拓展我们对这些词的理解,英文里面“自我”表现出来是依靠自己,还有表现出来为自己。在发展这个词汇里面,它特点提到了思考能更全面,还有变得更积极,更充满了活力。
[田玲老师]:教育这个术语在英文的解释跟中国不一样,我们中文讲教育是年轻人准备进入生活,而英文是更强调品格的培养,头脑的训练,如果我们用这个对照我们今天的考试,分数,还有学位,如果其中没有涵盖一种品格,头脑的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的话,也是我们教育需要反省的地方。
[田玲老师]:另外还有一些地方解释教育的时候提到,他在教会人怎样自信,教会人怎么生活,帮助人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我们用简单对教育的解释,来对比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是希望我们今天讲的能在这方面对大家有所帮助。
[田玲老师]:我的内容涉及到几个方面,首先我要谈一下,为什么我对寻找自我成长目标还有进行自我教育这个话题感兴趣。 我想这个有它的必要性,也有它的可行性,我对自我教育非常感兴趣,首先是对学生成长当中出现的问题感觉到非常的敏感,就是我自己读大学的时候,我自己同学里面就会有问题,我发现上大学的时候,是充满着理想,然后活蹦乱跳的高中生,带着憧憬进入大学,经过四年大学学习,和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我发现我的同学变得无精打采的。我那个时候就是很难以接受,我觉得对家庭来讲是一个悲剧,对他个人来讲,也是一生都是很痛苦的事情,那个时候因为我很年轻,我没有学教育,所以我没有办法帮助我的同学,但是我同学的经历是推动我学教育的一个原因。
[田玲老师]:自从我上大学以后,大学毕业以后,回顾我自己,我周围的人大学生活的时候,我当老师以后,观察大学生的成长历程,直到今天我跟大学生也有密切的关系,我整天就是混迹于大学生当中,我知道他们在成长当中遇到很多问题,我自己今天已经成为老师了,我做学生的时候没有能力帮助我的同学,我今天当了老师,我可以说我帮助所有的大学生吗?肯定不能,我知道我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和薄弱的,我就是很盼望我所思考的这个题目能帮助大学生挖掘现有的资源,还有自己内在的潜力能解决一些问题。
[田玲老师]:我觉得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就能成长的更好,你接受高等教育以后就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大家整天都是在抱怨,郁闷,诉苦当中。 第二个原因,我们大学生成长当中由衷种的问题,我们就要反思学校,我们知道中国的教育,中国大学教育是学习西方的,我们通常说北大叫“老北大”我觉得跟西方大学比较我们太年轻了,西方大学最有历史的,像剑桥,伦敦这些都快上千年了,我们只有100年,我觉得我们还是非常的幼稚,我这样比较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大学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我们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没有学教育的时候我说不上来什么地方不完善,我很担心我变成一个愤青,我不太敢说话,我做了教育以后,我就可以拿出证据来证明我们中国教育还是有很多方面可以发展的。.....[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