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明代山歌和近代诗歌,人本精神是中国文学艺术的核心和最高准则。而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古文运动,再到近代启蒙与西学东渐,“文以载道”成为中国文学深厚的实践和伦理传统,为文学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使文学家重视国家、人民的群体利益,时刻不忘积极有为的人生追求。
北宋张载有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古代先贤对读书人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在天地之间树立起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要给万民提供一个价值观,要在文化上做薪火相传的接力者,要将这种文化价值推广开去。这与诺贝尔文学奖对理想倾向和贡献的追求是共鸣的。
时至当代,价值取向多元,文化形式丰富,有人提出“文学式微”的担忧。在这种时代背景中,诺贝尔文学奖之于世界、莫言获奖之于中国文学,其意义自不待言,那就是使人们看到,广袤大地上总是会有一群书写者,将自己的热情、智慧和坚强的意志奉献给文学,始终关注人性与人心,始终坚持“守先待后”的理想之歌。(曹华飞)
推荐内容>>莫言喜获诺贝尔文学奖实况追踪 获奖花絮 专栏>>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推荐内容>>盘点莫言经典作品 关注文学意义:莫言作品内容简介
推荐专题>>聚焦: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
推荐内容>>莫言获奖后广受关注 瑞典媒体称其“一夜成名”
推荐内容>>莫言称获奖是文学胜利 批判社会黑暗面凌厉严肃
推荐内容>>莫言文学成长经历一览:为娶石匠女儿想当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