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日播出的央视《焦点访谈》揭露隐藏在教辅乱象背后的利益链,称发行环节的利润,最高可以达到书价的近一半;一半利润给各个地市县区教育局和各个学校,作为所谓发行宣传费,实际上就是回扣。
新闻中指明了各个环节所得到的利益,从编写到出版,再到征订和下发,其中有四个环节被曝光了出来。一,教辅的编写者;从中可以得到销售额5%的利润;二,出版社;出版社可以得到20%的利润;三,印刷厂;印刷费用是25%;四,新华书店;教辅到新华书店时的折扣已经是50%,而新华书店要扣除物流成本,还有一个是税费,这点新闻中没有指出来,而是直接说新华书店净剩利润。其实到了新华书店手中的教辅利润根本达不到新闻中的45%,再扣除上缴的国税,地税还有地方附加费,刨去给教育局和学校的23%,新华书店净剩的利润只有10%左右,这点新闻中也没有说明。尽管只有10%的利润,但这对新华书店来说,不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还是能上报到省里的考核指标之一,这种双赢的诱惑,是无法拒绝的。
我们再说教辅征订这事,国家七部委下达文件禁止征订教辅,笔者想说的是这种硬性规定,是否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今天的教育体制要求学生每天要做家庭作业、课堂作业,所以学生的手中有本教辅是必须的。新闻中提到学校因为新华书店给的利润低,所以私下找个体书商,暗箱操作引导学生买教辅资料,这样学校能得到40%的利润,而新华书店发行的教辅却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教师和学校的认可。这里指出的一点是,学校和教师是在逐利。一个是仅仅10%,另一个却是高达40%,高折扣的回报使学校和教师尝到了甜头。这种利益的诱惑下,学生被迫购买的教辅越来越多,而学校面对国家下发的文件,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相关推荐:央视揭强售教辅乱象:地方教育部门成违规主体
中小学教辅产业争论 甜蜜的“大蛋糕”还能吃多久
莫让教辅成“教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