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 教育时评
新世纪:中国大学与大学生的发展方向
2002-01-21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 所长 教授 刘尧

字体大小:

   (一)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21世纪高等教育世界宣言》指出,能否进入大学应取决于本人的品行,而不是优越的社会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21世纪教育报告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要会做人。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说,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历史上强调做君子,德胜于才是君子,才胜于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才是圣人。我们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科教兴国的使命,要努力刻苦学习,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同时,要自觉陶冶情操,注重思想修养,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感和自信心来尽己之历史职责,以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之中,使自己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为此,新世纪的中国大学生,必须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二)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江泽民同志强调大学生“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从根本上讲,实践是理论的动力和源泉,理论的目的全部在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知识经济时代是高等学校由社会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高等学校要走出“象牙塔”,服从国家战略和社会需要,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这就要求新世纪的中国大学生要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

   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并不矛盾,现代教育迅速冲出了校园走向整个社会,教育的社会化是现代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线。现代社会是学习社会、是教育社会,未来社会更是学习社会、教育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已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投身社会实践也不仅仅是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是把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国际上许多教育专家认为,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70年代是学会生存,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不但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价值观教育思想内涵包括: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事,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正确辨别各种是非,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尤其要处理好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把个人的抱负与祖国和人民的要求密切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博士在“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上指出,西方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搞市场经济也不是无限制扩大个人自由,相反,是加大个人对社会的责任。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西蒙教授认为,人类有许多自私的方面,他们力求保护自己的利益,但人类的天性还包含着个人对集体的强烈忠诚感。因此,新世纪的中国大学生,必须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四)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江泽民同志要求“青年人要有理想,还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韩国大宇集团总裁金宇中1996年出版了《广阔天地,大有作用》一书。他在书的卷首语中写道,这本书是献给有理想、有抱负、有志气的年轻人的。年轻人应该有理想,历史属于有理想的人。只有有理想的人、有理想的社会和有理想的民族,才能成为历史的主人。要使远大的理想逐步化为现实,需要青年大学生艰苦奋斗。因为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只有有坚忍不拔的充分思想准备、能知难而进、不气馁的人,才有希望到达理想的彼岸。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成就只有20%归于智商(IQ),80%受其情商(EQ)的影响,包括情绪控制、意志力、自信心等。情商较高的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优势,成功的机会就比较大。新世纪的中国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智商(IQ)外,还要通过学习和磨炼提高自己的情商(EQ),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三、新世纪中国大学的使命与大学生的职责

   古希腊时代的大学是进行哲学思辩的场所,中世纪的大学是传授人文知识和道德真理的圣殿,只有到了20世纪,大学才成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将被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进入经济运行的过程,成为经济发展的要素,主导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大学自身的变革。

   新世纪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推进,必将依靠大学的力量,充分发挥大学的作用。因为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产生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土壤,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孵化新型知识产业的基地,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灯塔。这就是新世纪中国大学责无旁贷的根本使命。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得里科·马约尔在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所号召的:“高等教育在进入21世纪之际所面临的各种复杂的挑战,要求各方面力量的参加并需要多种多样的观点和方法”。“所有有关方面加强合作以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进一步发展作为人类持久发展的重要手段的高等教育”。大会宣言提出的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人类已经迈入一个充满梦幻的新世纪。今天已站在新世纪世纪门槛上,将要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大学生,面对新世纪社会的飞速发展,任何一位新世纪的大学生都会感到眩晕。急剧的社会变革是一条不断的创新洪流,创新已经成为新世纪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新世纪大学生的根本能力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文化素养。帕斯卡尔在《思想录》里说,人不过是能思想的芦苇,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我们可以说,人类的全部力量也在于思想。思想和知识互动共同组成文化素养,思想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创新便在这种互动中产生和释放。因此,我们说新世纪中国大学生的根本职责:学会思想、学会创新。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新世纪:中国高等学校的十大关系
· 高等教育:改革学制提高办学效益
· 谈对高校内部管理主体的监督机制
· 高等学校发展新趋向与高校领导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