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构建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系列课程教学新模式
在课程新体系统筹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新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三结合,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课程六要素,即讲授、讨论、作业、实验、考核、教材。讲授中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维立体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置小班讨论课,进行参与式教学,讨论题目为综合型,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作业除了安排一定量的基本要求的习题外,增设更多无标准答案的习题和项目训练,贯彻讲一、练二、考三的原则;减少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设了综合性、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考核改变了期末书面考试一次定终身的做法,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与评定,课程总成绩由讨论、作业、实验研究和项目训练和期末考试几部分组成。
推荐内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1年第12期 >>全部教指委通讯
五、支撑系列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实践支撑环境建设、教材、网络资源建设。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力开展系列课程支撑环境建设。我们建设了4个实验室:工程图学实验室、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制造工程实验室、CAD教学中心。依托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的优势,长期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不断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并产生了一批研究型的实践教学项目和相关的实验平台。配合实践平台建设,出版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教材,建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立体化教材、课程网站与网络课程、习题库与3D模型库等,为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除了建设满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实验平台外,重点进行了实验教学管理平台、自学平台、创新平台和课外科技活动支撑平台建设。另外,我们还利用示范中心的汽车结构系统分析实验室、汽车造型设计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和汽车机电系统实验室,以及清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实践教学。
六、实施效果
1.编写出版的高水平教材在全国同领域的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写出版的新体系系列教材被全国众多高校采用,发挥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例如《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原理教程》、《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已被全国许多学校用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近年来多次重印,发行量均达数万册。
2.研制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在全国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系统”已推广应用于全国百余所高校;“制造工程基础”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已被全国十几所大学采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课程研制的系列多媒体教学课件也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所研制的 “机械原理网络课程”、“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及所建立的各门课程教学网站,教学资源丰富,受到学生和全国用户的好评,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