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按机械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根据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清华大学将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开发整个产品,强调工程教育的科学化,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进行总体策划和产品系统设计,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人才。按机械大类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在信息技术时代条件下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再学习能力。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改革,已从计划经济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按职业工程师模式来培养,转变到强调适应性、宽厚基础、按通用型人才模式培养上来。要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掌握高于知识和技能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获得知识的再学习能力。
推荐内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1年第12期 >>全部教指委通讯
3. 按机械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设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必须明确机械大类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从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层面,此类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素质:
(1)探究精神,即对问题注重在探究中寻找答案,不但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要注重科学论证。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2)独立工作能力,即具备自主学习、项目规划与实施能力,以及技术决策的能力,在众多的设计技术方案中,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做出正确的决策;
(3)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能力,即具备研制自主创新产品的能力;
(4)团队协作意识,即善于在集体合作中,发挥自己和他人的智慧与创造性。
这些能力、素质的培养,涉及系列课程整合与课程内涵建设,需要拓展现有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范畴。新体系必须打破原来各课程分立的格局,将原来多门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整合提炼,明确制定各门课程的分工与接口,达到系列课程中各门课程的系统整合与整体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