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统筹整合
根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原则,按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整合机械基础课程体系。按照机械大类培养模式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我们将原来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中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基础概论”、“公差与配合”、“设计方法学”等课程,以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概论与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教学内容,整合为“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基础”,并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增加新内容。
推荐内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1年第12期 >>全部教指委通讯
按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定位,将原来“机械基础认识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隶属于单个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整合为“机械基础实践”和“机械设计综合实践”两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由于在对整合后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体系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机械系统装配图、零部件图的绘制能力薄弱,因此又增加了“机械制图实践”课程。
经过统筹整合,建立了面向机械大类培养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新体系,包括“机械基础实践”、“机械制图”、“机械制图实践”、“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基础”、“机械设计综合实践”7门课程。其中,“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基础”侧重理论教学;“机械基础实践”、“机械制图实践”、“机械设计综合实践”侧重实践教学,这样组织教学内容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理顺了系列课程内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的关系,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聚于一体。
根据系列课程中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以及系列课程对先修课程的基本要求,我们将原来的教学进程进行了调整。下表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