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聚焦 十八大特别报道: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李卫红
(2012年11月18日)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大会做的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十八大报告把教育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报告中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任务,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面落实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结合分管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家语言文字、机关党建和离退休工作,谈谈学习的认识体会和近期主要工作。
一、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关于理论创新、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
一是对理论创新的理解认识。十八大报告是一篇理论创新的光辉文献,在许多方面做出了新的理论创新,其中最显著的标志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集中全党智慧,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在10年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全党的拥护。十八大报告指出,1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因而,十八大顺应实践、时代发展和人民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强调在未来工作中“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做到“四个更加自觉”,即“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转化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和自觉行动。党的十八大报告用四个“成功”清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提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