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启超说:欧洲文明的迷梦破产了。但是《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书籍,让中国知识界认识到在欧洲之外有新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这就是工农联盟、人民民主的现代化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出现了不同的国家发展道路。
首先是美国。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崛起,但美国当时主要的表现并不是直接参战,而是大规模地向欧洲提供战争贷款。以前在欧洲,战争贷款都是在欧洲内部的大资本家、大银行家当中筹措,但这次不一样,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以发行“公共债券”的方式成了欧洲的债主,欧洲资产阶级沦为美国国家和 “美国人民”的债务人。这不但反映出欧洲在经济上起码相对于美国是不行了,更重要的是美国的迅速兴起,显然与它不同于欧洲的国家体制有关,这就是指美国的 “平民主义”政治体制。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中曾经说到美国的特殊性,他说美国的阶级关系相对欧洲来说要简单,因为都是移民,所以美国没有欧洲的贵族传统,这种“ 天然的平民主义”与欧洲完全不一样。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中也认为美国没有贵族,所以很容易产生“国家的专制”或者“大多数人的专制”即“平民的专制 ”,这二者虽然结论不同,但出发点是相同的。在“五四”之前的中国,魏源曾经在《海国图志》中讴歌过美国独立战争,他把美国的独立看成是反抗欧洲帝国主义宰制的成功方式。但是,只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全世界才认识到,欧洲确实不是唯一的榜样,欧洲式的道路起码不是唯一的出路,更认识到欧洲文明的问题。这样的背景下,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自由、民主、富强的更佳范本是美国,特别是美国民主和共和制度所保障的“平民主义”传统。
其次,苏维埃政权的诞生。苏联用一种与整个欧洲资本主义体系“脱钩”的方式,走出了另一条路。晚清时代,很多人都认为不跟着欧洲走是没有希望、没有出路的,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却成功地“脱钩”了。当时中国知识界迫切地想知道苏联和欧洲“脱钩”的后果,包括是否一旦与欧洲“脱钩”,这个国家就会饿死。因此,《京报》才派瞿秋白前去考察。他写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让中国知识界认识到在欧洲之外有新的道路。这就是后来我们说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向全世界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课题,这个课题用梁启超的话来说就是:欧洲文明的迷梦破产了。它也迫使中国选择一条新的道路,这就是工农联盟、人民民主的现代化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