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五四”之前,人们对欧洲文明特别是欧洲现代政治文明很少怀疑。但是,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介绍和讨论,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对于欧洲政治文明的历史和实质有了超出晚清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洞察。】
我们知道,五四运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巴黎和会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首先就在于它暴露了欧洲民族国家形式的政治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
欧洲的“文明国家”怎么会陷入这么残酷的互相屠杀?欧洲在这方面有反思,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而这同样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国内有很多关于“中西文明比较”甚至“优劣”的讨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人们对欧洲文明特别是欧洲现代政治文明很少怀疑,更很少有人能把19世纪以来欧洲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现代欧洲国家体系,理解为通过武力和资本积累所保持的一个平衡。同时,欧洲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制度以及资产阶级的关系,这时也被全世界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正如历史学家查尔斯·蒂利在《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这本经典著作中所指出的:“欧洲民族国家的规模是由战争的规模决定的,而战争的规模则是由为战争提供贷款的资本家和银行家决定的,这就是欧洲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实质”。
16世纪以来,在欧洲各个政治体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过程中,18世纪以来,在欧洲以争夺海洋霸权为起因的对于非洲、美洲和亚洲的殖民战争过程中,才逐渐产生了权力集中和资本积累紧密联系的、欧洲式的民族国家体制,这个体制的实质是强制和资本积累。
这样认识问题的视野和方式,在晚清的时候当然不可能达到,因为全世界都是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才逐渐开始认识到的。中国也是这样。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作为新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崛起,表明了这种欧洲式的民族国家体制被复制到东方和亚洲所产生的后果,五四运动直接导源于对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殖民地的抗议,而这种抗议本身就包含着对于19世纪欧洲式的民族国家强权体制、霸权体制的批判和拒绝。
我们以在新文化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东方杂志》为例,在当时,这本刊物充满了对于国际形势的讨论,即使今天看来,这些讨论也是非常新颖、深刻和全面的。它全面评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局发展情况,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会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讨论,呈现出一个由战争所造成的全新的世界局势和全新的世界结构,这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对当时的中国知识界震动非常大。
后来,《东方杂志》相当一部分作者变成了《青年杂志》的作者,比如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经提出的“建立军队还不如建立大学更好”,也是在欧洲战争的背景下才有的观点。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背景,它使中国乃至世界对于欧洲政治文明的历史和实质有了超出晚清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