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高考生高分复读"清北班" 高招进入"战国时代"
2010-07-20    瞭望东方周刊

字体大小:

  高招进入“战国时代”

  去年被清华录取的重庆市理科状元夏诗耀,就曾从同济退学,他复读冲刺清华时“做题三个月,用完百支笔”一度被视作复读生格言。四川考生罗海灵为考清华,也选择了从复旦退学复读。而云南宣威学生赵庆虎为进清华,甚至放弃北大、复旦和北航3次录取,连续复读3年。

  “在全国各地,清华和北大已经被神话,其余高校都要面对这种神话下派生出的各种生态。”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对此十分感慨。

  神话演绎到极致便是不断有高分考生为圆“清北梦”从其他名校退学复读,这类“顶级”高分复读的背后,是越演越烈的高校招生竞争。

  去年被清华录取的重庆市理科状元夏诗耀,就曾从同济退学,他复读冲刺清华时“做题三个月,用完百支笔”一度被视作复读生格言。四川考生罗海灵为考清华,也选择了从复旦退学复读。而云南宣威学生赵庆虎为进清华,甚至放弃北大、复旦和北航3次录取,连续复读3年。

  “中学会帮清华北大锁定高分考生,24小时监控,我们想见门也没有,家长也联系不上,简直就是坚壁清野。”上海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告诉本刊。

  3年前,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黄文帝就因为清华的“坚壁清野法”,差点成为恢复高考以来第一个“失学”的省级状元。

  这一年在重庆本没有文科招生计划的清华,成功说服黄文帝放弃报考北大,并以优秀高中生夏令营的名义将他接到北京。然而清华为其增加特别名额的要求遭到教育部拒绝,这出闹剧,最后以北大补录黄文帝告终。

  该事件拉开了高校生源争夺战升级的序幕。在愈演愈烈的生源战中,“第一集团”两校的抢人战术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效仿。从派出各路人马深入到各县市中学宣传到重金利诱,从承诺投档即保证录取到可以任选专业,甚至将提前“掐尖”的战线前移到了高一高二,高校生源竞争已无所不用其极。

  “你们这样做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声誉”

  “在上世纪90年代,高分考生远没有今天那么集中。上海不少名校也能招到相当数量的省、市级状元”。然而近年来,除了少部分高分考生选择就读香港高校外,大部分的省级状元都被清华北大瓜分,有些名校甚至连文理科前20名都碰不到。

  “清华北大的‘掐尖’行动,几乎已遍及所有县级市的重点中学。其深厚的‘群众基础’,远非其他高校所能匹敌”。中科大招生人员徐老师对此深有体会。

  2008年在甘肃招生时,徐老师跟兰州一中校方磨了两个小时才被允许摆起“招生摊位”;而就在此前一天,清华招生人员却受到了该校的热情款待。对这种差别化待遇,该中学的教学主任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清华是清华”。

  《文汇报》教育记者在跟随上海招生团赴各地进行调研时发现,一些地区对清华北大的崇拜已到无法理喻的地步。某985重点高校去年从西安一所“超级牛校”里招了两个上了清华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但直到现在,这所中学的校长一看到该校招生老师仍会抱怨‘你们这样做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声誉’。”

  在一些地区,高分学生就算愿意报考清华北大以外的高校,也会受到学校阻挠。复旦招办工作人员告诉本刊,新疆一名考生非常向往复旦,但因其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茅,考生所在学校坚持要求他把北大或清华放在第一志愿,甚至扣下了他的志愿填报表格。最后复旦招办主任出面斡旋,学校才在志愿填报截止日同意他报复旦。

  即使是在高校林立的上海,学校、家长和学生也把能进清华北大视作一种荣誉。上海位育中学原副校长姚国超曾透露,在上海最初开展自主招生时,他们都会雪藏一批相当优秀的学生去考清华北大。

  同济招办主任邓秋军认为,高校间这种过度的生源竞争会导致人才浪费,“某些高校几乎囊括了所有优质生源,问题是,他们培养得过来吗?”

  “当今高校的生源竞争,仍是计划录取制度之下的‘抢生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告诉本刊,这种仅仅停留在录取手段、录取优惠政策上的恶性竞争,只会拉大学校间的不平等,而不能完成某些大学借生源争夺实现去行政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们被挟裹进了这个游戏中”

  “我们已经放弃了对最顶端尖子生的争夺。”邓秋军有些无奈。另一些高校则表示他们并不想参与“掐尖战”,“我们希望招收符合自己办学特色和理念的学生。”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明对本刊说。

  然而在生源争夺战中,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我们被挟裹进了这个游戏中。”邓秋军说。但与清华北大的寡头地位相比,“第二集团”高校只能“踩着他们的脚后跟”招生。

  清华和北大能够在第一时间,甚至是高考分数尚未公布之前,拿到高分考生的名单与联系方式---这些资料对于其他高校往往是“保密”的。2008年甘肃招生时,中科大招生组曾向各中学及清华和北大要过名单,但均遭拒绝。

  “即使拿到了名单又如何?前几十名还是会被清华北大瓜分掉。”邓秋军说。两校可以按照名单先行挑选学生,许多高分尖子生会因清华或北大的一个电话,随时改变自己的报考决定。

  中科大招生组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刚达到清华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因被清华回绝,跑到中科大招生处表达自己的报考决心;然而第二天,清华表示录取他,他就不再联系中科大。“到了第三天,清华计划有变,他又跑回来了!”

  这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优势,可以让清华和北大轻而易举地将高分考生收罗门下。

  别的高校则远没有这么强大的气场。2008年在广东招生时,复旦、同济、武汉大学、上海财经、中国政法等高校集体遭遇“招生滑铁卢”,录取分数划至一本线仍不“满档”。

  上述学校招生工作人员在向媒体解释“断档”原因时表示,北大清华招生计划的不断变化,是各校无法正确估计自己的分数线,从而没能正确引导学生填报志愿的原因之一。

  而即使是“踩着脚后跟”招生,也仍是一场艰苦的“间谍战”。相中的高分生源随时有可能被别的高校策反,而各校招生人员也要时刻准备着去“挖墙脚”。

  每年的招生季,几乎都会上演高分生源“转会”的故事:2008年甘肃一名原本决意报考中科大的考生,在最后时刻被北大撬了墙脚;几年前四川一名想上复旦的“种子选手”,在经过中科大招生人员两个多小时的“恳谈”之后,“跳槽”到了中科大;另一位信誓旦旦要考上海交大的学生,最后被游说去了浙江大学。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后高考时代两项技能:高考志愿填报和室友相处之道
· “后高考时代”提升学习英语效率是关键
· 评论:“后高考时代”提升学习英语效率是关键
· 警惕“后高考时代”陷入“颓废时代”
· 大学并非“天堂”“后高考时代”警惕失败的大学
· “后高考时代”须警惕:大学并非“天堂”
· 高考放榜开启“后高考时代”
· "后高考时代"消费账单越来越让家长"烫手"
· 后高考时代干点啥之旅游(桂林)
· 后高考时代来临 高考之后干点啥之读书(普通青年版)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