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位“钱学森”在哪里?
◆人才培养像农业而非工业
◆高中需要跟大学互动合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人才培养像农业而不是工业。但现在我们的教育有着很深的工业化思维的烙印,我们往往把培养、塑造、加工看成是一件事,按照规定的系统把学生培养成这样、那样的人。其实学生是长出来的,种子各不相同,先天的东西一直带着。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的是为不教而教,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该是让学生像植物一样自己生长,而不是工业加工。
推荐内容>>高校自主招生陷应试阴影?培训辅导乱象丛生
推荐内容>>复旦自主招生“千分考”开考 错1题倒扣2分
推荐内容>>高校自主招生2月扎堆考 逾20学校考试"撞车"
钱学森曾感叹,这么多年都没有冒出杰出人才。他用的是“冒”这个字。有人把办尖子班的做法和中学应试教育方法延伸到大学来,是不得要义的,我不知道哪个科学家是从尖子班培养出来的。
杰出人才“冒”不出来,跟制度设计很有关系。整个教育体系是互动的,杰出人才的培养不单纯是大学的任务,特别重要的是高中阶段,要跟大学互动起来。我们现在需要探索杰出人才的培养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情,把环境营造好,我相信中国十几亿人口,每年几千万年青人中一定会冒出杰出人才,但是千万不要把杰出人才定义为牛顿的模式、爱迪生的模式等,现在我们已经过了万能科学家的时代了。我们现在是一个大科学的时代,是一个讲求合作的时代。也许我们在人才培养上能够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不必什么都在外国优秀大学后面亦步亦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