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
◆差距比较不应有线性思维
◆中国大学科研前沿性不够
关于中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线性思维。比如,比较中国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差距,就看哈佛有什么,我们差什么。如果哈佛发表8000篇论文,我们发表3000篇,那差距就是5000篇论文;如果哈佛获20个诺贝尔奖,我们一个也没有,差距就是20个诺贝尔奖。
这样的线性衡量,显然不正确。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评价大学的标准应该是看它能否培养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人才。中国大学能否变成世界一流大学,要看我们能否培养出领军时代的杰出人物,以适应社会经济转型,适合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
跟西方许多大学相比,中国大学与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的联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我们来自企业的科研经费达到总科研经费的一半,这点几乎没有一所美国大学可以比拟。
推荐内容>>高校自主招生陷应试阴影?培训辅导乱象丛生
推荐内容>>复旦自主招生“千分考”开考 错1题倒扣2分
推荐内容>>高校自主招生2月扎堆考 逾20学校考试"撞车"
但在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我们与一流大学的差距非常大。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大量规定的是必修课,教师和学生互动不够,教师对学生的启迪也就不够。
从大学科研来看,我们的前沿性不够,所以发表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力不强。大学做科研和企业做科研不一样,企业做科研是为市场服务,大学做科研是为了培养学生,培养学生要讲究前瞻性。我们现在最大的需要是要把着眼点、出发点、落脚点都放到学生成长上,在学生成长方面,我们的差距比论文上的差距要更值得重视。
有差距,就要赶超。我们赶超的主要办法是要真正把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样就会有好研究,出很多好论文。
在这其中,现代大学制度很重要。我心目中的现代大学制度,顶层是校内人和社会人共同治理的结构,内部管理受限于这个顶层。现在,我们在校内共同治理结构上做得还不够,突出问题是教授作用发挥不够好,大量被行政力量替代,比如说很多学校,包括我们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没有经过学术委员会的审议。今年,我们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南开的学术委员会换届,原来由党政指定的学术委员会将改成教授推选产生。
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就是大学制度的构建目的是育人,要有利于学生自己成长,学生要在里面,教师要在里面,我们要研究怎么结合大学的根本任务构建这个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