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新闻发布会上,学校方面宣布:“清华计划在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并在205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追逐,清华并非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最近两年,诸多中国大学都曾宣言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与此相对的是,至今在亚洲的大学排名中,内地大学都不曾跻身前列。
推荐专题:2011高考大纲名师解读 推荐专题:各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报道 推荐专题:当大学生“薪”同农民工 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推荐阅读:清华24日迎百年校庆 力争2020年成世界一流 推荐阅读:北大原校长许智宏: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推荐阅读:吴志攀:一流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一流大学没有标准
所谓一流大学,就是学生和老师的精神都可以得到自由的挥发,教师可以自由地去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则可以在学校里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什么是一流大学?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世界上各种有影响力的排名,其标准也并不一致,学者教授也各有自己的认识。
对此,著名学者秋风表示,其实我们不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不妨用最朴素的方式去想象一下,所谓一流大学,它应该是一个好大学,或者说是一个美好的大学,学生和老师的精神都可以得到自由的挥发,教师可以自由地去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对社会、对公共事务的思考。学生则可以在学校里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学到做人的品德。倘若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会在乎排名多少吗?排名第十和排名第九十九,对它有什么区别呢?
建一流可能走偏
我们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同样有数据统计说,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
然而,对于大学来说,一流还是二流,社会上是存在着标准的,不管是否准确,但的确是有量化的数据为凭。
对于大学排名的标准,西方一些知名大学一直都有非议和不满,秋风表示,一旦量化指标成为大学办学的指向,可能会导致大学最终走偏。
秋风说:“现在很多大学宣扬要建一流大学,其实走的是量化指标的老路,这个路我们已经走了很久了,它的弊端也已经被大家所认识到。以论文来说,注重论文数量是一直以来的弊病。”
而现在大学建一流,很可能就会变成另一种“论文数量”式的路,秋风说:“学校若按照那些排名的标准,把资源全都集中在这些标准方面,而荒废和忽视其他方面,最终必让大学建设走上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