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技术发明能力越来越强
2009年度,高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为31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9.5%。从2005年到2008年,高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从55.88%增加到81.08%,呈逐年递增趋势。
国家技术发明奖作为我国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奖项,体现了我国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要获得该奖项,不仅技术发明要新颖和先进,还应当具有实用价值,能够解决生产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据统计,从2005年到2009年,5年来产生的8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高校占了7个。这充分说明高校已经成为我国原始创新和技术发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广军带领的课题组,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制出“小型高精度天体敏感器技术”应用于我国7项重大航天型号和空间计划,以及16家国防工业和科研部门的关键技术攻关,在10余家民营企业机电装备和自动化装置的开发与生产中创造经济效益1.35亿元。
浙江大学教授骆仲泱率领的课题组在自主创新的研究过程中,获得发明专利6项,负责和参与起草4项国家标准及多项行业标准。他们研发的“电厂锅炉循环悬浮多级增湿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已在十几个省市的30多家电厂推广应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国际上该技术的进步,获得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这些成果,充分反映了高校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是脱离社会实际的,而是站在国家层面,适应国际前沿,满足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周静说,“高校正在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教育政策我来评:2009年教育政策公众满意度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