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为我国自主科技创新重要力量
——从国家三大奖获奖项目看高校科研进展

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右)、孙家栋(左)颁奖。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本报记者 杨晨光
1月11日举行的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喜讯,复旦大学谷超豪院士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获奖人之一。在国家三大奖通用项目中,68.5%的项目由高校获得,比2008年度高校获奖项目数增加了3个百分点。国家技术发明奖两项一等奖均被高校摘取。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高校科技奖励报告2008》显示,近5年来,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关链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 胡锦涛出席并颁奖
相关资料:高校获2009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励项目统计排序
相关资料: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09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励项目统计排序
相关资料:高校获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目录
相关资料:高校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目录
相关资料:高校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目录
近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半数以上为高校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面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奖项,获奖项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阐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
在2009年度的颁奖中,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6项,占授奖总数的57.1%。从2004年到2008年,高校共获得自然科学奖95项,占授奖总数的56.5%,其中共授予一等奖2项,均为高校所获。近6年高校获奖数占每年度授奖总数的比例基本在一半以上,这印证了高校是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获奖项目每一个都是‘十年磨剑始成锋’。”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静说,“漫长的研究过程,必然要求科研工作者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万万不可急功近利。”
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获得者、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及其团队的项目,从最初提出基本概念,一直到最终研制成功全新的原型器件,历经了19年。2008年度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邓子新及其团队的项目也是历时15年。山东大学教授王小云及其团队在“国际通用Hash函数的破解”项目中,历经10年没有白天黑夜的攻关,成功地向世人证明了“没有密码是破解不了的”。
教育政策我来评:2009年教育政策公众满意度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