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科技档案:从长城站到昆仑站
多次登陆:冲向冰穹A点
实际上,有些国家从一开始就对长城站嗤之以鼻:“中国的科考站选址于南极圈以外的乔治王岛上,那里又几乎整个被冰雪覆盖,能取得什么惊天动地的科研成果呢?”
不过,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人就是在那个冰封雪冻的世界,以长城站为基地,于4年后就在南极圈以内的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建成了第二个南极考察基地——中国南极中山站,为拓展研究空间、向南极腹地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2005年1月,中国南极考察队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成为至今少数几个在南极腹地建站的国家之一,实现了中国南极考察的跨越式发展。
颜其德介绍,这一高点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是东南极的中心,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南极内陆冰盖之上,一共有四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
“前三者分别由美国、俄罗斯和法国占据着,在中国科考队登顶之前,只有高点冰穹A等待着人类历史性的跨越。”颜其德说。
上世纪90年代,很多国家都希望夺下这一制高点,但是1992年,在德国不来梅举行的《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中国科学家秦大河几乎是抢过话筒宣布,中国愿意承担冰穹A的考察任务。而后,1996—2001年间,中国相继组织实施了4次“中山站—冰穹A”的内陆冰盖考察。
在这段期间,中国的勘探不断取得成功,逐步在向冰穹A推近,但西方国家还是在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
“冰穹A点属于无人区,要登陆上去是非常艰难的,这需要科学实施登陆,不能盲目。我们是每次科考都前进一段,取得经验、积累资料,逐步向前推进。”颜其德介绍。
在南极考察问题上,国际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某个地区谁能首先涉足考察成功,谁就拥有优先设站权。鉴于这点,日本和德国开始质疑,中国是不是名为科考实为占地?2001年之后,德国还曾向《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提出申请,如果中国再一次考察冰穹A不成功,那他就要抢到前面去。
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国际压力下以及前四次稳步推进的基础上,2005年1月18日,中国派出的第21次南极考察队,成功登上南极冰穹A最高点,征服了世界。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