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中国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1-12-01

中国第十八次南极科学考察

  时间:2001年11月15日--2002年04月02日

  领队:魏文良《雪龙》船船长:袁绍宏

  中山站队长:陈永祥(兼越冬队长)副队长:杨宝伟

  长城站队长:董利(兼越冬队长)

  本次考察自2001年11月开始,由中科院寒旱所、中国极地研究所、海洋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等科考人员130多人组成。考察内容包括冰盖冰川学调查、冰芯钻取与自动气象站安装、东南极地质事件和第四纪冰川地质考察、环南大洋磷虾生态学和铁的海洋地球化学调查以及中山站地区冰缘湖泊沉积调查与提取等。

  据本次参加考察的效存德博士介绍,考察人员在冰盖高积累区钻取了一支百米冰芯,并第一次安装了利用ARGOS卫星系统实时传送数据的自动气象站。此次考察研究人员还将环南大洋铁的海洋化学研究和冰芯记录的过去数百年的铁元素记录相衔接,欲对大气尘埃中的铁是海洋浮游植物生产量的首要约束元素,海表富铁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的假说加以验证并以此反推过去南极大气尘埃与海洋生物初级生产量间的定量关系。考察人员还在莫愁湖、团结湖、米尔湖、大明湖等采集了一系列湖泊沉积样品,在拉斯曼丘陵地区采集了6个剖面的宇宙成因核素等年代测试样品。

  据悉,本次考察在南极冰盖最高点——“不可接近之极”DomeA钻取深冰芯,将对探讨东南极冰盖伊丽萨白公主地区过去500年气候变化及其过程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通过研究南极冰缘湖泊的地质、地貌与生态特征、水化学特征与沉积物的生物物理化学特征,进一步研究南极冰盖进退的时间序列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以南极辐合带至DomeA冰穹一条包括海洋、海冰、裸岩、冰盖断面上的海—冰—气—生相互作用为主线,来研究南极气候变化过程。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