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阅读行为正悄然发生改变。在十字路口,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里,我们总能看到很多人聚精会神地使用平板电脑或者手机阅读。
同时,阅读方式也有了更加多样的变化。人们利用令人目不暇接的移动数字阅读终端来阅读电子读物。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变革正促使人们尝试新的阅读方式。
技术变革支撑移动图书馆
作为资源的集散地,图书馆无疑成为新阅读行为的实验基地。移动图书馆的建设自然而然成为图书馆界的热点。
移动图书馆的“开张”有赖于移动互联网的鼎力支持。也许传统纸质的阅读习惯还仍然保留,但是随身阅读已经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在移动互联网的帮助下,随时获取在线资源,真正实现“一个人的图书馆”。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融合的产物,是允许用户将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接入互联网的一种综合性网络及服务模式。
市场上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也成为随身阅读的好帮手。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及其新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显身手,兴旺繁荣。最为典型的就是手机,它已从单一的语音功能拓展到媒体功能、社会功能、学习娱乐功能、网络功能等,尽量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在技术的支撑下,移动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图书预约续借等短信功能。但这一切服务并不能让读者满足,新需求总像雨后春笋般兴旺。
移动图书馆的挑战
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技术的革新,促使图书馆在服务模式和内容上发生相应的变化。前几年,高校移动图书馆主要依托短信平台开展服务。随着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移动图书馆服务有了新的内涵,移动阅读、知识推送等新形式的出现为用户带来更加快捷、畅通的移动信息服务。
移动图书馆的蓬勃发展让人激动之余,也存在一些挑战:
1.过于简单的手机短信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2.智能手机平台的多样性,造成开发工作量大,且质量难以保证。
3 .大多数移动终端仍处于发展阶段且价格昂贵。比如电纸书尚未与图书馆进行数据资源整合,还无法成为移动图书馆的基础平台;平板电脑过于昂贵,暂时也未能在人群中普及。
4.数字资源的文件格式成百上千,这主要是由于有些数字图书馆生产商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使用了自有的特殊文件格式,并开发了专门的阅读器软件,致使用户缺乏自由阅读的权限。
5.信息服务费用影响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普及。清华大学图书馆系统部主任张成昱告诉记者,传统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接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信息服务的提供者不需要过多考虑用户获取服务的价值交换模式,但手机上网费的居高不下,使得移动互联网远远不是一个平民化的信息服务环境。
移动图书馆的推广究竟为用户带来多大的增值服务,有多少用户经由这些服务成为图书馆的忠实读者等效果难以定量评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