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一届管委会主任、赛尔网络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长梁尤能教授因病离世。作为CERNET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梁尤能教授为CERNET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非凡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联合、大团结、大协作
梁尤能教授于1935年4月8日出生于四川达县,1953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后转入工程物理系学习,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会计学院首任院长。1994年至2003年,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一届管委会主任。2000年至2005年,任CERNET运营单位——赛尔网络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长。
梁尤能教授长期在清华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学科研皆成果卓著。走上清华领导岗位后,梁尤能教授始终高瞻远瞩、顾全大局,始终勇于担事、善于成事,是推动清华大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快速发展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早在计算机尚未普及的1984年,时任清华大学科研处处长的梁尤能力排众议,推动清华大学校园网立项。这一决策为后续CERNET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1994年,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浪潮的推动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正式启动。由清华大学牵头,联合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所高校共同承担这一历史性任务,并组建了由教育部CERNET领导小组、CERNET管理委员会和CERNET专家委员会构成的三级管理体制。时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的梁尤能教授出任第一届CERNET管委会主任。
建设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全国性网络,核心在于解决协同问题。“当初,有些人并不看好这种联合,说‘这是把10只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你们互相去咬吧,长久不了’,结果恰恰是CERNET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旺!”梁尤能说。
CERNET是已经持续三十年以上、国内极为少有的高校有组织科研成功典范。作为第一届CERNET管委会主任,梁尤能教授功不可没。他用实际行动团结和凝聚着这一批CERNET高校。
“清华在其中起了带头人的作用,团结是需要有核心的,没有核心就没有团结。清华立足于多干事,少占便宜。清华争取来很多项目,根据各家学校在网络建设上的重要性来共享,但有什么缺口清华都会主动承担。通过贡献,而不是通过控制来赢得支持。因为如果不能保护其他学校的利益,就没有第二次合作。”梁尤能说。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遇到重活、累活或困难的时候,清华总是多承担,尽力解决问题;而当争取下任务之后,会公平地分配给各校。比如,在九五攻关过程中,搜索引擎的研究课题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实施;而路由器的研究课题由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承担;网络管理的研发项目由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承担……
“梁尤能教授事业心强,平易近人,德高望重,奠定了CERNET大团结、大协作、大发展的基础。”CERNET第一届管委会成员、原教育部科技委秘书长袁成琛这样评价。
“最初,很多人对CERNET的生存很担心,我们在管委会开会时说,只要我们主要的高校联合在一起,就是一个铁蛋,CERNET就垮不了。”梁尤能说。
在梁尤能教授的领导下,CERNET高校紧紧团结在一起。在此后的30年里,CERNET建成三代大网,每一张大网都是对过去的超越,让人惊叹。而梁尤能教授,可以说是这种大团结大协作局面的奠基人。
高瞻远瞩,善谋善成
为保障CERNET的可持续发展,梁尤能教授与第一届管委会展现了卓越的远见和魄力。
CERNET建设初期,国家投入的8000万元经费主要用于设备购置,而建成后的长期运营费用才是关乎网络存亡的关键。依照国家计委“建设靠国家,运行靠自己”的指导原则,梁尤能教授与管委会同仁经过充分协商,创新性地确立了由各接入高校按使用流量分担通信成本的机制。正是得益于梁尤能教授的远见和各校领导的鼎力支持,这一机制才得以落实,为CERNET的长远发展铺平了道路。
2000年,在CERNET发展的关键时刻,梁尤能教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组建赛尔公司,为CERNET发展壮大奠定了重要的体制机制基础,树立了高校产研深度融合的典范。
作为首任董事长,他为赛尔公司从零起步、艰苦创业、圆满完成国家委托的重任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组建赛尔公司时,有一个重要的决定——CERNET原有的科研体系不变,继续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在这种两种体制并行的背景下,国家的支持与市场化手段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与结合: 一方面,企业需要有研发能力;另一方面,科研需要企业的支持。这一决定的典型成果是CERNET2,赛尔为CERNET提供的光纤资源有力地支持了CERNET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上的技术领先;而CERNET在下一代互联网领域的发展,也为赛尔的核心竞争力与长远发展,描绘了美好前景。如果是纯粹的商业互联网,就不会有这个项目的产生。”梁尤能说。
勇于担当,不图虚名
在一篇文章中,梁尤能教授写道:“CERNET精神是什么呢?联合起来,在创新的精神指导下,为联网单位做好互联网服务,为中国的信息化发展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CERNET的精神,CERNET的文化。这是一种什么境界?我想起毛泽东的一句诗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现在看来,这首诗何尝不是他一生勇于担事、勇于成事、又默默奉献的解读。
梁尤能教授曾引用清华老书记李传信的评价总结自己在CERNET管委会的工作:“一是不贪、二是肯干。”他也始终自我告诫:“不要图虚名,要多干实事;做事不要过多计较个人得失,最重要的是把事做成做好。”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CERNET团队以国家需要为使命,勇于担当,铸就了我国互联网史上协同创新的典范。
梁尤能先生的一生,是开拓中国教育信息化的铿锵足音,是团结协作、实干担当的不朽典范。他总说:“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不图虚名,多干实事”是他的工作准则,而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和开创的事业,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为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让我们一起缅怀梁尤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