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任何新技术一样IPv6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各种问题。如基本协议方面目前广泛使用的协议有RFC 2460、RFC2461、RFC2462、RFC2463、RFC1981;由于路由头攻击等的出现,威胁到了IPv6协议的安全性,并且IPv6协议本身在实践中的发展也需要完善,所以IETF把上述的标准进行了改进和更新包括:
RFC 5095(Deprecation of Type 0 Routing Headers in IPv6)修改和补充RFC2460,避免受到路由头攻击的影响。
RFC 4861(Neighbor Discovery for IP version 6 (IPv6))替换RFC2461,完善了邻居发现的协议过程,增强了安全性。
RFC 4862(IPv6 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替换RFC2462,完善了无状态地址分配的协议交互过程。
RFC 4443(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CMPv6) for th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Specification替换RFC2463,升级RFC2780,完善了IPv6的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
RFC 4291(IP Version 6 Addressing Architecture)替换RFC3513,去除了使用IPv6任播地址的限制、对Site-Local 前缀等方面的修改。
总体看来IPv6协议经过改进,变得更加健壮,进一步完美。目前主要的网络设备广泛使用还是为改进的IPv6,这使得IPv6的技术上的进步并没有使用户获得提升。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全球IPv6论坛下的IPv6 Ready 标识程序推出了支持以上的最新IPv6协议的升级测试程序程序,该阶段被称作IPv6 Ready Phase II enhanced (第二阶段增强)测试。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