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中欧传媒业同学会协办的“第二届中国传媒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成功举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教授,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和俄罗斯区总裁陈绍鹏先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博士,中欧传媒业同学会会长方正辉先生,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先生,《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先生,奇虎公司副总裁刘峻先生,麦格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翟普先生等20余位嘉宾进行了演讲。近400位来自政府、传媒业、学界、投资机构及营销机构等领域的管理者出席此次论坛。联想集团等机构对此次论坛给予了大力支持。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资本、技术与媒体创新”。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传媒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30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走向深入,资本力量也在不断渗透到媒体产业之中,诱发这个传统而新兴的产业不断发生体制创新、产业融合。近10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的媒体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媒体产业格局。资本、技术和体制创新正在成为21世纪中国传媒产业的主题词。在此背景下,论坛通过探讨资本、技术与媒体创新的相互作用,推动政府、传媒行业、学界、营销机构及投资机构等多方的研究、交流与探讨,以“学术”和“商业”的视角研究中国传媒业,并促进传媒业的发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中欧商业评论》编委会主任刘吉教授致开幕辞。刘吉教授首先代表主办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欢迎与会人士的到来;接下来,他对去年成功举办的首届传媒产业高峰论坛进行了回顾;他最后提出:在当前技术革新和资本渗透的背景下,传媒产业进入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迫切需要行业领袖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刘院长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将一如既往地为传媒业发展提供思想、知识和人才的支持。
在主题演讲部分,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和俄罗斯区总裁陈绍鹏先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许小年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教授和《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先生围绕经济转型与媒体发展、技术革新与媒体创新等话题进行了精彩演讲。陈绍鹏表示:“联想深知科技在传媒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刚刚成功完成的举世瞩目的火炬登顶珠峰项目中,联想产品正是凭借尖端的技术和稳定的品质才保证了媒体对火炬登顶珠峰全过程的实时报道。”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资本、技术与媒体创新”的相互作用,此次论坛特别设立了“中国传媒业30年发展及产业政策演变”、“资本助推、技术革新中的媒体产业变局”和“媒体价值评估与融资”三个主题论坛,邀请到该领域的代表人物参与讨论。
中国传媒业30年发展及产业政策演变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传媒业改革、发展、创新、变革的30年。从1979年上海电视台播出第一条商业广告,到《洛阳日报》这家“地市级”报纸率先走自办发行之路;从“企业化经营、事业化管理”到“传媒产业”概念的正式提出;从第一家报业集团的成立到第一例传媒企业借壳上市;从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到多媒体竞合时代的来临……中国传媒业30年中发生的一幕幕,无不折射出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
在第一主题“中国传媒业30年发展及产业政策演变”中,《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牛文文先生,中青文广传媒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忠先生,皓辰传媒首席执行官王超先生和《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先生围绕传媒业三十年的发展变革、中国传媒产业政策、传媒业的新机遇等话题进行了精彩演讲,并与参会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资本助推、技术革新中的媒体产业变局
从来没有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中国的媒体市场与资本整合得如此紧密,TMET(Technology, Media, Entertainment, Telecom)公司变得越来越像。很难说今天的中国移动不是一家媒体公司,很难说微软没有建立媒体帝国的野心,甚至一向被认为以技术见长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也在去年搞起了娱乐盛典。于是,所有TMET行业与资本的爱恨情仇,都变成了泛媒体行业与资本关系的注脚。与此同时,技术也成为了媒体业的鼓吹手。媒体公司已不再仅仅是影响力运营商,还必须成为精准的客户数据行销管理公司。当然,其他的变化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媒体公司发现他们的收入除广告外,还有来自消费者(例如直销、SP和会员俱乐部会费)以及来自媒体产业链上另外一些想象不到的收入,比如虚拟货币的发行。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