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政府尤其是发达国家把解决交通问题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我国面临的局面更为复杂,要彻底解决我国交通拥挤的局面就必须发展公共交通,改变人们出行方式,使城市交通进入以公共交通为主,私人轿车出行为辅的发展模式。
公交系统是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交运行管理智能化、人性化是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的基础,也是提高运营效率、改善公交运营调度与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交通管理水平,是中国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3G的投入使用以及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部署和产业化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为智能公交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IPv6对车载信息终端的优势
第一,提供惟一IP地址标识
随着IP业务的迅速增长,IP网络上应用的不断增加,原有的IP网正在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随着全球IP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用户数的迅速增长,IPv4协议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IPv4网络正在向IPv6网络演进。车载信息终端的发展会对IP地址产生巨大的需求,而巨大的地址空间则是IPv6技术的优势之一,可以支持为全球每一个车载信息终端分配一个真实的IPv6地址,保障这些智能设备可以实时在线。
第二,保障设备安全
IPv6 提供了安全扩展包头,从而使加密、验证和虚拟专用网络 (VPN) 的实施变得更加容易。 通过提供全球惟一地址与嵌入式安全,IPv6 能够在提供诸如访问控制、机密性与数据完整性等端到端安全服务的同时,减少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第三,支持移动IP
IPv6 在当初设计时就考虑了对移动性的支持,移动IPv6 协议为用户提供可移动的IP 数据服务,让用户可以在世界各地都使用同样的IPv6 地址,并提供无缝漫游,非常适合车载信息终端的无线上网。
便利出行的信息服务系统
出行者信息系统需要通过整合城市异构交通信息资源,借助于多模式交通数据采集与融合、信息检索与发布、综合出行规划的关键技术,通过互联网、电话、车载信息终端、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手段提供个性化的出行服务。
出行前为出行者提供智能顾问,选择出行和换乘方案;出行中,为出行者提供电子向导、动态实时信息服务,构建一个面向各种出行者的综合性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交通及出行服务,满足社会对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
智能公交三位一体
智能公交系统由智能公交车载终端设备、电子站牌和公交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智能公交车载终端设备主要完成GPS 坐标自动采集、自动报站、客流统计、车载多媒体、车辆运行状态监控、GPRS 网络通信等功能。电子站牌根据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实时预报及发布相关信息。公交管理系统完成运行调度、监控及运营管理。
公交车载信息系统(Telematics)
在汽车电子的系统分类中,车体、传动和安全等三大系统单元与行车操控有直接关系,它们决定了车子的行驶性能与安全性;除了这三大基本功能,第四大系统单元则是定位变化最大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Telematics),此单元虽然并不直接影响行车驾驶的安全性,但却与行车的舒适性及便利性息息相关。
车载信息系统是以车载电子设备为基础,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以及IT技术,支持汽车向智能化发展,服务于汽车使用领域的新型信息处理平台。
第一,多媒体娱乐:包括模拟及数字AM / FM音频广播、卫星广播、数字电视广播、CD / DVD播放等等。
第二,车载无线通信:在Telematics的定位中,无线通信功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各种无线通信功能的应用,也让Telematics的重要性更为提升。虽然使用相同的技术,车载通信与个人、家庭中的应用方式差异甚大,大致可分为车内、车外、车路与车间等四种应用类型。
(1)车内通信所使用的主要技术为蓝牙(Bluetooth)短距离无线技术,在应用上又可分为Telematics车载机与乘客的行动装置之间的通信,如手持免持应用;以及车载机与其他车内设备的通信,如透过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将影音内容传送到喇叭或荧屏。车外通信则是透过2G / 2.5G / 3G的移动通讯技术,结合GPS 定位,提供多样化的资讯与安全服务,如导航、安全通报、交通资讯、生活资讯、防盗追踪等。
(2)车路及车间通信是新型的应用。车路通信指的是车载机与道路旁的交通号志、建筑物、信号柱等设施所进行的通信,这类应用所使用的技术为DSRC,最常用于电子收费应用,如高速公路电子收费、停车场电子收费、企业门禁管理等。车间通信也是利用DSRC技术,让车辆与车辆在一定距离内自动连通,并交换邻近的交通状况,如塞车、事故、危险路段等资讯。
以车载信息终端为基础的先进的公交智能系统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对公交车辆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实现了对公交运营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迅速调整公交车辆的运营状况,提高运营车辆的效率,使公交资源实现最佳分配和利用,达到运营的高效化。
(作者单位为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09年3月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