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校科技 | 教育信息化 |  CERNET |  公开课导航
首页  |  科技前沿  |  科普知识  |  评论  |  人才  |  高校成果  |  高校资讯  |  会议通知  |  专题报道  |  数据排行  |  每日要闻  |  每日全部资讯

CERNET第24届学术年会
选择字体:    操秀英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1-07-22

追记我国光学事业开拓者、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

  从保存在光机所档案室里王大珩当年亲自做的预算和规划看,他“一生的追求”,从1400万斤小米开始。这是他当时所有的经费。

  1952年,仪器馆在长春建立。王大珩组织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技术人员,建立起光学物理、光学玻璃和光学机械等3个实验室和两个实验工厂。3个实验室繁衍为后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诸多研究室,两个实验工厂中的上海实验工厂已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光学行业骨干企业——上海光学仪器厂,长春实验工厂发展成为机械工业的骨干企业——材料试验机工厂。

  筹建仪器馆,王大珩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应用光学专业的龚祖同。龚祖同1938年回国后,就一直为发展中国的光学事业,为研制光学玻璃而四处奔波。王大珩立刻任命龚祖同为光学玻璃实验室主任,并郑重地把自己最看重的研制光学玻璃的工作交给了他,同时交付的,还有王大珩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和他在英国研究出来的光学玻璃配方。

  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为光学玻璃做了很多学术准备,也牺牲了很多个人利益的王大珩,为何把到手的机会让给别人?

  “说老实话,我何尝不想!这显然是一件谁做谁出成果、谁做谁出名的事。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我这样做的呢?”王大珩说,是责任!此时的他,心中只怀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尽快搞出中国自己的光学玻璃,至于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的后面永远留下的是龚祖同的名字,他没有遗憾和私念,唯有祝贺和感激。

  同时,为了建立光学设计基础,王大珩在仪器馆亲自领导组建了光学设计组,并举办全国光学设计训练班,培养出不少后来成为国内很有成就的光学科学家。仪器馆在他领导并具体指导下,逐步建立起光学设计、像差理论和像质评价,光学加工和光学检验,光学玻璃配方,光学薄膜技术,光度和光学计量,精密刻划和光栅刻划等技术基础。

  其中,由他主持开设的光度、温度、长度等计量研究工作,成为后来成立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某些工作的技术基础。

  王大珩等待的时刻终于来临。1958年,《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了长春光机所研制出一批开创新科技成果:第一台红外夜视光学设备、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温金相显微镜、第一台多臂投影仪、第一炉光学玻璃等等,俗称“八大件、一个汤”。

  在那个全国上下浮夸成风、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封锁的年代,这样的成果承载着太多科学以外的意义。

  “八大件,一个汤”的成功,也让历史再次选择了王大珩。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国决定自行研制“两弹一星”。在这项彪炳史册的大型工程中,王大珩带领近千人为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光学观测设备:用来测量中程地地导弹轨道参数的我国第一台大型靶场观测设备,用来记录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火球威力的高速摄影仪,以及我国第一颗可回收对地观测卫星所用的对地观测系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1994-2017 CERNIC,CERNET,京ICP备05078770号,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