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连接:"总编面对面"校长访谈之内蒙古师大校长杨一江

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杨一江
陈志文:非常好。还有一个问题,刚才说了生源下降和对学校形成的挑战,我们谈了一个定位,第二,提高营销能力,开门办学吸引国际生源。那么可能最根本的,所有的这一切呢?有一个基础就是我们的人才,或者说老师的水平,教师的提高,人才的引进,不知道学校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计划或者想法?
杨一江:我们也是在多年的办学实践当中,也是体会到就是说办好一个学校,人才的质量是最关键的。包括人才就业方面,能不能就业也是综合素质如何。这个东西如果说从根源上讲,是不是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学校整个人才队伍建设,这个究竟情况怎么样,有了好的师资,可能就有了好的学生,这是我们的考虑。
我们学校在“十二五”规划之前,就这几年我们搞了两个比较大的校内的动作,一个是09年3月,我们学校党委出台了一个自己的“093”计划,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学校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平台。就是过去的科研所、过去的研究机构,提升层次,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吸引一些人,来我们这里工作,包括吸引国际上的人才。
比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英国的剑桥大学,把一个中国出去的,但是现在已经是英国籍,一个蒙古学的研究学者叫呼日勒巴特尔,我到英国去,专门找他谈。他当时想回国,但是并不想回内蒙古师范大学,他想回到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有一个叫人文科学的学院,其中在这做主持的,你们可能也知道,有一个吴桐教授,教科学技术史,他是内蒙古来的,他想奔这来,我说你奔来的意思是什么?他说那钱多。工科院稍微给一点钱就很多,我愿去这。可是一年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又回到内蒙古师范大学了,他讲的话,科研,钱是一方面,地位,还有空间,还有环境,因为他研究蒙古学的,这个蒙古学在我们这个地方搞的还不错,去了以后我也按照他的要求,给他成立了叫呼日勒巴特尔高级蒙古学研究所,他还强调加高级这两个字,这样的话过了半年的时间,他的夫人也回来了,但是我是采取咱们现在通行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你还可以回你英国剑桥大学继续搞研究,你也可以来这,你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的时间在那,三个月在这,半年……都可以,这是我举一个例子。
通过这样的办法,我们想把一些人才吸引到学校来。还有就是把我们一些老的学者,甚至退休的学者,怎么办呢?我们给他创造一个平台,比如我们有一个叫肖黎声,一个声乐教授,同时也是内蒙政协副主席,他已经退休了,但是我们给他搞了一个肖黎声艺术研究所,通过他来搞研究,另外网罗一批这样的人才。这是我们最近搞的这么一些,我给你举的这样两个例子。当然,还有一批。
同时面上的工作,我们搞了一个“十百千”工程。这个工程什么概念呢?就是我们要在学校以教学为主,当然包括科研,甚至包括管理,打造十个这样高端的学科带头人,甚至想打造将来可能冲击院士的人,给他们提供经费,提供平台,提供机会。这是“十”,十也不一定是十,十是奋斗目标,有可能是五,有可能是十几个,不是机械的十个。然后“百”,百是一百名,或者是一百多学科带头人,这个就是起码应该正教授,博士,这些人选出来怎么办呢?也给他们一定的经费支持,支持他们开展学术活动,参加学术会议,出书,发表论文,这是叫一百个学科带头人。对于一千个是什么概念呢?办好这么一个大学,几万人的学校,起码应该有一千个左右的骨干教师,或者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这就放在中青年这块了。
我们希望通过“十二五”的规划,系统的把人才整合一下,这是我们考虑提高师资队伍的主要的措施。
陈志文:非常好的想法,我们老说一句话,说大学不是因为有大楼,而是有大师。内蒙古师范大学不一定非要大师,但是至少整个老师的水平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刚才的定位设计,能不能实现就靠他们了。
杨一江: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