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杨一江(左)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右)
陈志文:谢谢杨校长,内蒙古师范大学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学校,请杨校长介绍一下特色是什么?
杨一江:现在,特色是办好大学非常重要的一块。从校长的办学理念当中,也不断的考虑在特色这方面做文章。内蒙古师范大学,我们的特色集中的说有两个,第一个是我们的教师教育特色,最初我们从一个师范学院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进入新世纪,尽管学校都在向综合化发展,但是我们始终给我们的定位,包括我们最近做的“十二五”规划,我们还是把我们师范大学最后定位为师范大学,我们有一个定位叫,要把内蒙古师范大学建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教学研究型、综合性的师范大学,就是落脚还落脚在师范大学,但是前面加了那么些限制。在鲜明特色里,第一个就是教师教育特色,就是我们不论发展什么,我们姓“师”,我们要把培养的基础教育和民族教育师资,作为我们应该做好的首要工作。
地区和民族特色,这个要多说一点。我们学校从学生的构成来讲,我们有45%的学生是蒙古族。而且我们的教师里,也有40%是蒙古族,这里特别应该说一点,我们这个蒙古族还不是一般的民族成份是蒙古族,而是说我们的教学体系,就是双语授课,我们招生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化学专业,我们有一个班入学以后用蒙语授课的,我们还有一个班入学以后是用汉语授课的。但是到了四年毕业的时候,我们用蒙古授课的这部分学生,要求他们达到蒙汉兼通。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特色里有一条,民族特色就是培养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我们内蒙古师范大学不同于其他大学的很鲜明的特色,也就是地区民族特色和师范特色,这是我们学校的两个特色。
陈志文:我不清楚,是不是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在地方建设上的贡献?
杨一江:地方民族特色就是这样,我们学校在内蒙古的贡献,首要的一条还是说我们给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这是我们一个。因为快到60年了,所以我们也对过去60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我们统计了一下我们学校60年当中,给国家和自治区培养了各类毕业生已经达到了15万。这个15万当中,大概有10万人工作在基础教育战线,做中学老师,这一块是最大的。所以就是说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时候,还是服务基础教育的。
另外,我刚才跟你讲过,我们把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到内蒙古师范大学,所以我们还担负着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还有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还有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任务,这都由师范大学承担。所以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就是为自治区服务的功能。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综合性大学也在培养教师,师范大学也向综合化发展,最初的时候感觉到有些被动,好像人家进入这个领域来了,我们被迫走出去,但是现在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看,师范大学向综合发展,对于提升师范大学本身的学术水平、学科建设的水平、还有校园文化等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方面。
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培养出了一些综合性的其他方面的人才,比如我们的计算机科学学院,我们还有通信工程,我们的化学学院还有化工方面的人才,我们文学院还培养了好多新闻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也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我们的贡献。
陈志文:因为内蒙古是这几年西部发展最快的一个省市,在经济上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还有羊毛,叫“扬眉吐气”,我不知道学校在这方面的学科设置,或者教育方面有什么样的特色?
杨一江:在为产业发展方面,因为我们过去受到师范的限制。我们有这样的考虑,有这样的方向,也有这么些研究,但是应该这样讲,实实在在的说,我们在产业这方面作出的贡献还可以说不够,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比如说,我们学校有一批学者在研究内蒙古的稀土,但是他研究稀土呢和专业的相比,比如说科技大学、工业大学,可能在研究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学校也有很好的学者在研究瓷制冷材料,这也都是一些很先进的学科,可以说在基础研究这个方向也作出了贡献,但是在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在这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这里应该说一点,师范大学有一个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也在把内蒙古逐渐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大区、文化大省,在这个方面内蒙古师范大学做的工作是很多的。我们学校每年哲学社会科学方面获得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的课题占内蒙古所有高校中第一位。教育科学研究也是这样,获得的国家教育科学的课题,还有自治区的课题我们也都占第一位。在政府的社科评奖当中,师范大学也都是领先,几届都是领先。所以现在如果说进一步的发展的话,那就是我们的一些理科、工科,这些方面怎么样跟产业结合的更紧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