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连接:"总编面对面"校长访谈之内蒙古师大校长杨一江
陈志文:杨校长,还有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我们国家结合生育政策的问题,出生率在下降,最近两年反映在教育上,就是生源在迅速的下降。我强调“迅速”,08年的时候是一个人口高峰,18岁人口达到2600万,09年只有2000万,我们高考录取比例也在加速的提升,据我所知,内蒙在2010年录取比例超过80%,或者达到80%,高校很快面临一个生源匮乏的问题,这种会带来教育界一系列的变化。我不清楚,想了解一下内蒙师大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应对,或者说看法,或者说考虑。
杨一江:你刚才讲的全社会的状况,或者说全世界面临的问题,我也都注意到了。
过去好像我们对这方面不太敏感。总觉得大学办好了不愁有生源,但是已经面临一个现实的危机,可能这个过程也许会从一些办的不太好的学校,或者一些专科学校先开始,但是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问题,系统性的问题。
前些时候,我到内蒙基层,走了将近20个区县,去看我们国培计划的实习生。去了以后两个感受,第一个感受,在比较偏远的地区,青年人也接受了一家只生一个孩子的观念,所以孩子确实越来越少。在我们城市里边,比如说优质的学校、好的学校进不去,一个班可能70个人,甚至80个人、60个人这样。可是到了农村,到了旗县中小学,班级已经变成30个人一个班。在内蒙古是什么状况,就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比例是1:10,这个比例就是比大学的比例还要高。现在大学国家要求是1:15,1:16,但是现在超出这个数,甚至还在1:20。
陈志文:对,1:17。
杨一江:1:17,有些好的专业、好的系比例还更高一些。
陈志文:1:25都有。
杨一江: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点战略的眼光往前看,所以在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们就考虑,过去说了十几年的话,现在可能要认真的考虑它的内涵,就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我们提到就说要稳定本科生的招生规模,要改变这个结构,因为我们定位了一个教学研究型的大学,我们应该把研究生的比例逐渐扩大一点。就是说现在也不是规定,但是学界大家有这么一个看法,教学研究型的大学,研究生是不是应该占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个比例。所以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准备把本科生的规模尽量稳定,不能再扩大。不能再扩大意味着我们的基本建设各方面投入不能再多的投到这方面,而是加强内涵的建设,比如说提高研究生的比例,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我们要考虑,在培训,像刚才讲的中学教师的培训,小学教师的培训,在培训,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这块,我们应该做一些工作,利用现在的资源。
还有国际化,我为什么老谈国际化,因为台湾,今年上半年我去了,看到他的学校,只要考1分的学生都可以上学。他现在怎么办呢?开始吸引咱们大陆的学生,尽管今年给了很多限制不能打工不能这个不能那个,限制了很多,但是生源逐步放开了,都在抢生源,这是一个趋势。我到英国去也看,一个大学一共大学有5个中国学生,但是作一幅画的时候,说我这个学校是国际化的学校,还有中国的学生。这可能也是全世界的一个趋势。所以我想,我们在“十二五”规划的时候,主要是调整思路,其他的方面跟上去,就是提高质量,提高人才就业的能力,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陈志文:您说的国际化,实际上在大概十年前日本遇到我们现在同样的问题,没有生源,日本普遍出现高校倒闭,应对的措施里,其中之一是政府去把这些倒闭学校怎么解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吸引国际留学生。我现在见了日本的教授一见三鞠躬,麻烦你介绍一个学生,第二句话,我有奖学金,最后一句话还是麻烦你再介绍一个学生。
我不清楚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开门办学吸引国外留学生的角度来讲,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或者具体的措施等等?
杨一江:我们学校,刚才已经讲了,我们留学生的规模400多人,这个400人其实是很小的规模。我们这个规模是从几十个学生在几年之内我们做到了400个。从目前来讲,因为我们地处内蒙古,所以我们的生源大部分是来自蒙古,其次有我们周边的,像韩国、俄罗斯、日本,中亚的也有,但是很少。这样的话,我们下一步的考虑就是说要扩大留学生规模。过去留学生,一个是从学校的建设来讲,不光向留学生提供语言类的专业,还要扩大专业领域,这是一个考虑。
第二个考虑国别,不要光局限于蒙古国、俄罗斯,我们也可以把目光考虑到,一个是英美国家,其他的周边国家,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我们也考虑到甚至非洲。我们学校有一个鸿德学院,是我们的一个三本学校。这个三本学校我给他们提了一个思路,你不是现在缺少英语老师吗?我们招一些英语国家的学生,比如可以招巴基斯坦的学生,他们做了一下,效果很好。
陈志文:印度的。
杨一江:对,印度的,巴基斯坦的,他们的经费也不多,他们来到这学习花的钱也不多,但是他们把英语带过来了,为了做这件事,他们把巴基斯坦驻中国的大使马吉德先生,借着巴基斯坦水灾,请过来,给巴基斯坦捐了20万块钱,给这个大使开了一个他的书屋,这个效果很好,现在我们正在办相关的手续。将来可能有一批学生要来。
另外我们还派我们院长到非洲去了一趟,回来以后也有一些法语国家的希望来,像多哥,像这样一些国家,所以这是我们考虑的战略性的一个东西。
陈志文:很好的思路。反着来,很多学校并不炫耀非洲和巴基斯坦,因为他们的经济能力有限,但是你这么一思考,两边互补。
杨一江:对,你比如说我请外教也是要请的。我请巴基斯坦的学生,相当于发助学金给他一点钱。
陈志文:没错,在美国读博士,所谓的全奖实际上给你一个TA的一个机会,就是所谓助教嘛,发一部分钱嘛。
杨一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