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山东莱芜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经验交流会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谋求深度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和学校的共同选择。
“徐工徐工助你成功!”在不久前于山东莱芜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经验交流会上,徐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格用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作为自己发言的结束语。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老大,徐工的机械设备帮助众多企业走上了成功之路,那么又是什么帮助徐工赢得了成功呢?
李格透露了徐工集团迈向世界级企业的三大法宝——国际化战略、技术创新、人才支撑,“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一体化’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徐工集团‘人才支撑’的重要一极。”
从单向到双向——谋求合作成为企业和学校的共同选择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在莱芜的会议上宣告成立,50所高职院校和50家企业作为第一届联盟主席团成员单位出席会议。结伴而来的高职院校长和企业老总像一家人一样,探讨经济新常态下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对策。
“谋求深度校企合作已经不再是学校单方面的意愿,而成为企业和学校的共同选择,企业和学校都在进行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认为,本次会议发出了这样一个强烈信号。
过去一提到“校企合作”,后面紧跟的一句话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多是职业院校求着企业,希望解决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而企业通常都不太买账。“校企真正走向合作就是最近10年的事,现在的合作正在逐步走向深入。”新当选的创新联盟秘书长、莱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师承瑞说。
从学校单向给企业输送毕业生,到企业萌生合作意愿,再到企业主动找到学校商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三部曲。让人感到欣喜的是,三部曲的第三部已在一起地方陆续奏响。那些富有远见、在校企合作中率先“吃螃蟹”的企业,并没有成为“烈士”,而是凭借着和职业院校共同探索出的做法和经验,成功实现了腾飞。徐工集团就是这批富有远见企业中的一员。
据李格介绍,徐工集团早在2004年就同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10年来,双方共建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成立了“柔性制造技术学院”和“技师培训中心”,“混编”教师,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学生;共建技能竞技平台,让学校学生和集团员工同台竞技,发现和培养技术骨干,双方的合作形成了以“基地+学院+中心+平台”为特色的“徐工模式”。而这10年,也正是徐工集团发展的黄金10年,现在徐工产品已覆盖世界169个国家和地区,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五位。
在徐工集团这些企业的带动示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和尝到了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甜头,合作意愿高涨,开始主动向学校寻求更深层、更紧密的合作。
也正是看到了企业的这份热情,葛道凯司长在会上自信而又自豪地说:“这次代表企业来参会的还大多是企业分管人力资源的副总,我相信下一次创新联盟再开会,将有更多的企业老总、一把手到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