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势群体难以负担素质教育成本
王厥轩还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从深层次分析,还有一个问题应引起特别注意:那就是不应扩大弱势群体的竞争劣势。
推荐内容>>两会教育联名提案:减负是出大师之需,更是国家之急
推荐内容>>两会代表委员谈:“减负”这道题何以如此难解
推荐内容>>陶西平:小学教育要淡化竞争 减负提质
他进一步解释,应试教育本质上考查学生什么?它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智力”,这对于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学生、农民工子弟、下岗工人子弟,对于处于弱势群体的孩子而言,他们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和更加勤奋的努力,争取在“知识”与“智力”上的优势竞争地位。而素质教育考查学生什么?它考查学生的“见识”与“修养”。而“见识”与“修养”,可能更多地与学生的家庭背景相关联。为了“全方位”与“立体式”地实施“素质教育”,每个家庭都需要增加教育成本的投入,一是投资时间加长(“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二是投资力度加大。
恰恰是这两条,弱势群体的孩子无法承受。目前处于弱势群体的孩子更愿意讲“分数上的平等”,而非常不愿意讲“素质上的平等”。
教育的许多矛盾,本质上是社会矛盾在教育中的反映。王厥轩认为,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其本质是一个人的地位竞争规则。一些处于下层或弱势群体的孩子从大学毕业后走上社会,他们往往会发现:在现阶段,知识难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