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大师风范高山仰止
淡泊名利是钱学森富有人格魅力的高洁品行。在他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以淡然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人民科学家的高尚品质。
从不看重名利,看重的是为民造福。如何对待名利,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忠诚于党的事业,执着于科学研究,献身于四化建设,钱学森一生淡泊功名利禄。他有名不图名,一生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先后请辞院士等头衔达30多个;他有功不傲功,一贯反对别人称他为“导弹之父”、“航天之父”,总是把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他姓钱不爱钱,把自己一生获得的数百万元巨额奖金,全部捐献出来,用于沙漠环境的治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科学家忧民、爱民、富民的真挚情感和价值追求。
从不计较得失,计较的是国家利益。得失之间看境界,得失之中见精神。钱学森始终坚持祖国至上、人民至上,对个人荣辱得失毫不计较,即使在常人眼里的一些大得大失,他总能安之若素、坦然处之。在科学研究最辉煌的时候,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开始了艰苦的漫漫创业历程;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毅然放下自己最擅长的学术理论研究,转向攸关国家战略安全的“两弹一星”工程事业;在官职升到高位的时候,他毅然请求从正职降为副职,官越做越小。聂荣臻元帅曾高度评价他:“总是艰苦奋斗地工作,艰苦朴素地生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从不讲究待遇,讲究的是精神追求。不讲索取讲奉献,不要待遇要作为,钱学森这种高尚品行和乐观态度贯穿一生。回国几十年从不向组织谈及待遇,反而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多次主动要求降低待遇。作为前政协副主席,一直居住在归国时安排的一座普通公寓单元房,组织上几次要给他调换,每次他都婉言谢绝。人到无求品自高。钱学森在地位待遇上的淡定和低调,是催生他在科学研究中不竭进取的精神动力。
国家崛起既是经济的崛起,也是精神的升华。钱学森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生动体现。当前,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钱学森同志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以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坚定信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以敢于超越、勇于登攀的拼搏精神,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履行新使命,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 (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 常万全)
相关链接:追忆钱学森:送别之后的思念
相关链接:学生追忆钱学森:难忘的教诲常记心头
相关链接:“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 11位教授致信教育部长
相关链接:求解“钱学森之问”:教育不能“批量生产”
相关链接:教育部回应“钱学森之问”:需要一步一步来
相关专题:深切缅怀钱学森、贝时璋——科学的人生 学问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