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时代需要 创建学习型社会
http://www.edu.cn 2007-03-30 作者:袁正光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 01-04 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组 12-24
CERNET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11-24 李志民:互联网促进人类文明... 11-15
|
可见,数字化信息有三大特点:第一,易交换,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畅通无阻、四通八达;第二,高容量,即每秒传输的信息量大。世界上最厚的书——33卷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秒钟之内就可以传输到你家里。这样一来,家里的电视机就可以扩大画面,按16:9的比例,象宽银幕一样好看、清晰;第三,高稳定,电磁波传播时,途中受到干扰,难以清除,出现噪音或雪花。而数字化信息,途中传播的统统是0和1,无从干扰,所以,高清晰,高稳定。 事实上,早在1937年,美国人利布斯就提出了数字式的通信方式,叫做脉冲电码调制(PCM)。为什么到90年代才成为现实?因为它需要一群高技术作支撑,必须具备很高的技术条件。比如每秒上百兆比特的存取和传输技术,也就是说每秒要产生上百兆个脉冲,或说每秒产生上百兆个0和1的技术。 用简单的两位数0和1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把信息数字化了,也简化了,理想化了。但从技术的角度看,却又相当复杂,相当困难。世界上如此庞杂的事物,浩如烟海的信息,都要用简单的0和1来表达,要有多么庞大的0和1?多么快速的数据流? 这就涉及到数字的转换、存取、处理、传输、控制等一系列高技术。例如,提高信息存取能力的半导体技术;提高信息传输能力的光纤技术,提高信息传输灵活性的无线电技术;提高信息转换和控制能力的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等等。所以说,数字化信息革命实际上是一群高技术综合发展所引起的技术革命。 这一次信息革命的基本特点是“三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是技术特征,网络化是实施途径,信息化是要达到的目的或得到的结果;数字化极大地满足了人类对信息的需求,网络化极方便地满足了人类对信息的需求,信息化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社会。 在信息传输技术中,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等都迅速发展,形成以光通信为主体,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相结合的现代信息传输技术。 所以,从更广的意义上来看,信息高速公路应该是包括有线、无线,光导、电导,地面、空中等天罗地网的全球信息网络。 这样,人类便进入了“信息富裕时代”。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3个富裕时代:粮食富裕时代(50年代末的绿色革命)、工业品富裕时代以及信息富裕时代。 2001年,在诺贝尔奖设立100周年的庆典上,普林斯顿调查研究协会(PSRA)对1/3的诺贝尔奖得主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2%的诺贝尔奖得主相信因特网将加速革新和推动科技进步。同时,83%坚信因特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据悉,共有71名获奖者通过电话、网络或信件方式参与了调查。这些获奖者来自诺贝尔奖的所有类别,其中来自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的获奖者超过了调查回应的一半。 在调查结果中,69%的诺贝尔奖得主表示因特网加速了他们工作的完成;93%的获奖者相信因特网提供更广阔机会获取信息,还有72%的认为因特网将在提高全球生活水平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二)人类正在进入信息化社会 联合国2002年11月18日公布,全球因特网注册用户已达6.55亿。比上年增加30%。其中,美国1.45亿,超过了人口的50%,中国5660万,4.4%,日本上网人数达45%,韩国51%,英国40%。整个非洲130万,也比去年增加了30%。 许多学者认为,信息社会已经到来。CPU每18个月性能增大一倍,因特网流量每100天增大一倍,网站每年增加10倍,软件也日新月异。有的学者甚至他认为,信息社会从1997年开始。以美国为例,1997年下半年,美国因特网的信息流量,开始超过电话网的流量;1998年上半年,美国民众每天上网的时间,开始超过看电视的时间;1998年上半年,美国电子邮件的数量,开始超过信件的数量。 2001年,北京提出今后5年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十大目标。其中包括,宽带骨干网人口覆盖率在规划市区达到100%,有线电视网家庭接通率达到90%以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数字广播开始向全市播出;计算机的普及率达到每百户50台;固定电话用户780万,普及率达到70%;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60万户,普及率达到77%;互联网网民664万人,比例达到60%以上。在信息技术的一些重点领域如软件、集成电路、光通讯取得突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和世界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2005年前后中国网民可望达到2亿。 美国目前有大约三千万人通过电脑网络工作,这些人一个星期至少一天不在公司的办公室里,而是利用电讯传输设施工作。在家里,或在家附近的地方工作节省时间,降低通勤费用,也减少每天赶时间上下班的紧张焦虑感。很多人说,通过电脑网络系统工作,也能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跟办公室联网工作,能够更加精神集中。 据商业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的调查,75%在家工作的人都表示,在家工作,能提高工作数量和质量。美国运通公司估计,做同一种工作,公司那些在家通过电脑网络工作的人完成的业务,比那些在办公室的人多43%。这可能是因为,在家工作的人时间更充裕,因为他们不用花时间奔波上下班。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天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为40分钟,加起来一年等于有8个星期的时间是用在了上下班的路上。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不仅是浪费,而且也制造了空气污染。 (三)虚拟社会,一个崭新的学习社会 与此同时,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造就了一个崭新的虚拟社会。21世纪人们将面临两个社会:一个现实的社会,这是人类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社会;一个虚拟的社会,崭新的新世界。虚拟社会,是一个贸易的社会,也是一个交友的社会,一个娱乐的社会,更是一个学习的社会。网上学习,远程教学,将改变人类几千年来的教育与学习。 不久前,比尔·盖茨在阿根廷《高等教育》月刊发表文章,他认为信息化必将带来一场学习的革命。重大的教育进步正在引发一场大学校园里的革命,信息技术,个人电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使全世界的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进行网上对话,学习已经突破了教室和校园的界限。高等教育利用科技手段将学生们培养成为科教化的劳动力大军,并赋予他们终生受用的学习能力。 他还认为,21世纪的校园没有界限,学生们可以在教室,宿舍或家中的餐桌旁学习;芝加哥大学的学生可以听南非的教授讲课;教师们通过电子邮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没有办公时间的限制;研宄人员也可以得到来自全世界的信息。优秀的软件和电脑网络负责学生注册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使管理工作便捷有效。在线传送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内容,可以提供模拟试验和演示。通过网络,各学习小组之间可以随时进行互动学习,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同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式教学,等等。 总之,信息化为创建学习新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创建学习新社会,是时代的趋势,也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世纪一个民族兴旺和发达的必要条件。 |
- 2012-11-09努力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
- 2007-03-30适应时代需要 创建学习型社会
- 2007-03-30建设学习型社会与教育信息化(二)
- 2007-03-30建设学习型社会与教育信息化(一)
- 2007-03-30专家提出学习型社会四大理念
- 2007-03-30为学习型社会鼓与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