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时代需要 创建学习型社会
http://www.edu.cn 2007-03-30 作者:袁正光2014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 01-04 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组 12-24
CERNET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11-24 李志民:互联网促进人类文明... 11-15
|
知识经济是一个没有终身职业的社会。在一个没有终身职业的社会,如何让社会成员有一份终身职业?这个终身职业就是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而且从个人学习到组织学习,再到整个社会学习。于是,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社会”,提高整个社会的学习能力,就成为一个全新的任务。社会也有一个学会学习,全员学习的问题。 二、创建学习新社会,是世界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需要 知识经济导致人类经济发生四个转变:(1)从资源型经济转向技术型经济;(2)从数量经济转向品种经济;(3)从劳动生产率转向知识生产率;(4)从实物资本转向知识资本 (一)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劳动生产率”已经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重要的是知识的生产率,即生产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效率。 当我们的劳动生产率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时候(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是英国的1/30,美国的1/36,日本的1/40,德国的1/45),世界经济又走向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劳动生产率”已经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重要的是知识的生产率。 在这样的时代,一家企业如果没有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劳动生产率”越高,产品积压越多,浪费越大,亏损越严重。 前些年,我国产品大量积压已经充分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不断深化,技术日新月异。如果你还不熟悉某一项最新技术的话,那它很快就会变成历史的灰烬。 技术每年的淘汰率是20%,也就是说,技术的寿命周期平均只有5年。在美国,15年来,淘汰了8000种职业,同时,诞生了6000种新的职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人下岗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解决工人下岗的关键是: 这就有赖于一个国家的机制、体制、教育和培训。 过去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能力,用的是“劳动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更重要的是创造力和创造力的增长率。 美国创造力的增长率(年均增长):70、80年代为2%,1994年 2.6%,1995年 3.5%,1996年 4%,1997年 5%。 所以,技术创新已成为一家企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研究与开发)和传播(教育、培训)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用于研究与开发、教育、培训的经费已成为新的知识资本,超过了传统的生产资本。 知识资本——用于研究与开发、教育、培训的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准。 研究与开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美国2.8%、日本3.1%,发达国家平均2.5%,发展中国家平1.5%,我国长期徘徊在0.5%左右,近年接近1%; 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美国7%、加拿大7.6%芬兰7.9%,发达国家平均为6%,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我国仅2.8%左右。 职工培训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国家平均为2~2.3%。 知识资本的投入和生产资本的投入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它的长期性。知识资本及技术创新的长期性和政府以及国有企业不可避免的短期行为是一个难以克服的矛盾。所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 1997年全球研发投资增长创纪录:世界最大的300家公司研究与开发耗资1310亿英镑,比1996年增加12.8%。其中:爱立信18.6亿英镑,比上一年多39%,不1992年多两倍。美国是研究与开发经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经济学排行榜上的133家美国公司,总开支增加了17%,达到590亿英镑。 欧洲差距较大:德国10%,瑞士8%,法国7%,荷兰4%,意大利3%,瑞典公司除外,26%。英国工程部门的表现令人鼓舞,增长幅度为13%。日本9%。 1997年全球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资排行榜 我国的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额比例,普遍低于1%。 1997年全球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资排行榜 (三)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知识社会 《日本经济新闻》1994年5月18~19日刊登大阪科技中心的一份报告称:“多媒体”正在震撼全世界。借助多媒体每个劳动力年劳动时间可缩短到1000小时。 目前,我国实行每周工作5天后,每个劳动力每年劳动2040小时,实行春节、五一、国庆3个长假以后,为2000个小时。美国、日本年劳动约1800~1900小时,德、法为1600~1700小时,除每年有带薪休假外,每周工作5天。 1998年,法国通过每周工作35小时的工作制度。近年来,更出现“一工分做制”,两个人同干一份工作:或上下午各做半天,或前半周后半周各做半周,或一人干一周等等。目前,美国74%的大企业实行一工分做制。73%的美国人认为一工分做制是一种挑战,有利于解决失业。欧洲也在流行,占合同的17%。对妇女尤其有利。 年工作1000小时后,是什么状况?那时:普通职工每年除有7周的寒暑假、节假日外,每周工作22.2小时,即每周工作不到3天!从此每周休息的时间多于工作的时间。 今天,美国以3 %的人口生产足够的粮食,如果不是事实的话,我们真难以相信。如果发展下去,再以3 %的人口生产所需的冰箱、彩电、汽车、火车等工业产品,那么情况又会怎么样?也就是说少数人用少数时间生产出人类所需的物质产品。那么,多数人用多数时间干什么?“生产和传播知识”!所以,人类将从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知识将是这种社会的核心,“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东西。而以创造、整理、贮存和输送知识的新工具——数字革命形成的新产业,将成为新经济的基础。 在知识社会,“有教育的人将成为社会的主流”,职业也将逐步从谋生的手段转变为“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满足的一种需要”。 在知识社会,任何国家都不具有任何“自然”的优势或劣势。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教育、素质、机制和管理”。而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又有赖于教育,取决于机制。 我们要充分看到这场革命对社会影响的深刻性,以及我们国家急起直追的迫切性。 人类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已经历了三次高经济增长期,都是以技术革命为先导。我们都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四)知识经济的“知识”,是一个的已经拓展的概念。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知识经济里的“知识”,其概念已经比我们传统的概念扩大了,包括4个方面: 可见,知识经济里的“知识”,第一,包括了平常所说的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第二,包括科学和技术两个方面;第三,科学又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总之,这里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等;而且,在知识经济里,更强调知识中的能力部分。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6年的年度报告,把第1、第2类知识,称为归类知识或显性知识,第3、第4类知识,称之为沉默知识或隐性知识。所谓隐性知识,就是不显露、比较难于归类和量度的知识。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计算机存储,可以通过读书、听讲和查看数据库而获得,也就是可以通过传授而获得;但其他两类,即隐性知识,则难于掌握,它集中储存在人的脑海里,是人的经验和智能的体现,主要靠实践。第3类知识学习的典型例子是师傅带学徒,言传身教,而且还必须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学到手。第4类,在社会实践中,有时也通过特殊的教育环境学习。第3、第4类知识,是在社会上深埋着的知识,不易从正式渠道转移这些知识。 在正在出现的信息社会中,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处理和生产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计算机阅读与写作能力和接触网络设备的能力,比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写作更为重要。 虽然知识经济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但它与信息社会不是同义词。知识型经济的特征是需要不断学习归类信息和利用这种信息的能力。特别是选择和有效利用信息的技能和能力变得更重要。选择相关信息,忽略不相关信息,识别信息中的专利,解释和解读信息以及学习新的,忘掉旧的技能,所有这些能力显得日益重要。 信息和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信息是知识的基础,而知识是对信息加工的结果。 学习过程并不完全依靠正规教育。在知识型经济中边干边学(通过实践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将沉默知识转化为归类知识并应用于实践。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非正规环境下学习和培训是更普遍的形式。 总之,知识经济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技能,技巧,以及管理知识等等,科学又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等。 三、创建学习新社会,在多层次的经济结构时代更具有迫切性 在新的时代,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的因素,已经是多层次的因素。包括现实的经济实力,技术储备,科学优势,教育状况,机制体制,和观念等等。展开以上几个方面的数据,毫无疑问,美国经济具有相当牢固的基础。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处于领先地位。而只注意当前,不在更深厚的层次上打好基础的国家,差距将越来越大: |
- 2012-11-09努力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
- 2007-03-30适应时代需要 创建学习型社会
- 2007-03-30建设学习型社会与教育信息化(二)
- 2007-03-30建设学习型社会与教育信息化(一)
- 2007-03-30专家提出学习型社会四大理念
- 2007-03-30为学习型社会鼓与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