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
面对犯错学生
首先考虑尊严
按梁老师的说法,此举是为了“维护老师尊严”。但如此决然的对犯错的孩子和家长说“不”,对孩子一点宽容心也没有的教育方法还谈何“尊严”呢?在笔者看来,从老师到学校,对孩子身上出现的缺点、错误要通过引导和教育及时纠正。如果对于一个孩子偶尔的道德失误,成年人不是耐心教导,而是“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那就是比孩子的过失更错误。写到这里,笔者想起陶行知先生为违纪学生发糖的故事。
相关报道>>大连一老师令学生登报道歉受到处理
陶行知当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陶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又说:“你打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采取这种方式。”陶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面对肇事者,陶先生“反其道而行”,他在整个过程中表现的一个个“闪光点”,充分体现了他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没有批评,没有斥责,没有让学生写一份检查,更没有唤其家长来校“共同教育”,却产生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和那些“疾风暴雨”似的教育方式相比,哪个更有效?答案不言而喻。马广志
相关内容>>教育歧视事件连发 学生人格谁来维护?
>>近七成被调查者曾遇教育歧视 评价机制被扭曲
>>超八成受访者称教育冷暴力普遍 差生概念泛用
推荐专栏>>基础教育:基教新闻 海外情况 基教研究:发展研究 教学研究 课程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高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