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 教育时评
文化如何成为国家软实力
2011-04-26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名词解读

  软实力 硬实力 巧实力

  “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奈在1993年提出,他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其“软实力”的提出意在巩固美国在冷战后的霸权地位,但是这个概念的提出也为人们思考文化与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新的思维,很快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软实力又称文化软实力,是指该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国土资源、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现实物质力量及其对外强制他国的能力。硬实力与软实力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巧实力”是“软实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软实力”的创始人约瑟夫·奈为反驳一些人认为“只要有软实力就可以产生有效的外交政策”这一错误看法,2003年就提出“巧实力”这一概念。2004年,针对“9·11”后美国保守主义者实行的“单边主义”战略遭受重创,美国国际声望和影响力日趋下降,美国安全与和平研究所苏珊尼·诺瑟在《外交》杂志上发表题为《巧实力》的文章,正式提出并阐释了“巧实力”。文章指出:“必须实行这样一种外交策略,不仅能更有效地反击恐怖主义,而且能通过灵巧地运用各种力量走得更远,在一个稳定的盟友、机构和框架中增进美国的利益。”可见,“巧实力”并非一种新的实力,而是整合运用“硬实力”、“软实力”的一种整体策略,其要旨在于综合运用软、硬实力的灵活性。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可享受增值税零税率
· 外电:明星委员有助培养“软实力”
· HR经理人眼中的职场十大竞争力
· 应聘指南:面试礼仪增加新人应聘“软实力” 图
· 高性能计算匮乏“软实力”
· 华为的“软”实力
· 人文奥运: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智慧之举
· 人文奥运: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智慧之举
· 3成毕业生因能力差丢工作?大学生软实力受推崇
·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软实力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
·教育部部署寒假工作 ...
·教育部要求落实教师...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专...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