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解读
软实力 硬实力 巧实力
“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奈在1993年提出,他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其“软实力”的提出意在巩固美国在冷战后的霸权地位,但是这个概念的提出也为人们思考文化与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新的思维,很快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软实力又称文化软实力,是指该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国土资源、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现实物质力量及其对外强制他国的能力。硬实力与软实力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巧实力”是“软实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软实力”的创始人约瑟夫·奈为反驳一些人认为“只要有软实力就可以产生有效的外交政策”这一错误看法,2003年就提出“巧实力”这一概念。2004年,针对“9·11”后美国保守主义者实行的“单边主义”战略遭受重创,美国国际声望和影响力日趋下降,美国安全与和平研究所苏珊尼·诺瑟在《外交》杂志上发表题为《巧实力》的文章,正式提出并阐释了“巧实力”。文章指出:“必须实行这样一种外交策略,不仅能更有效地反击恐怖主义,而且能通过灵巧地运用各种力量走得更远,在一个稳定的盟友、机构和框架中增进美国的利益。”可见,“巧实力”并非一种新的实力,而是整合运用“硬实力”、“软实力”的一种整体策略,其要旨在于综合运用软、硬实力的灵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