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指出,新世纪以本本主义为思想特征的知识教育学,将会被以人本主义为思想特征的行为教育学彻底取代。
关键词:知识教育学 行为教育学 旧教育 新教育
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以本本主义为思想特征的知识教育学就受到了来自以人本主义为思想特征的行为教育学的严峻挑战。杜威在他的名著《学校与社会》(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中提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命题:“现在我们的教育中正在发生的一种变革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场革命,一场和哥白尼把天体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那样的革命”。然而,在过去的20世纪里,这场革命不过是象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摆到另一个极端,即从以本本为中心的系统传授知识模式摆到以儿童的偶发兴趣为中心的问题解决行为模式。前者以赫尔巴特( J.F.Herbart)的教育思想为基本原理,张扬系统主义、要素主义;后者以杜威(J.Dewey)的教育思想为基本原理,张扬经验主义、活动主义。整个20世纪的教育,就在这种来回的摆动中向前推进。到了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之际,这场教育学的真正革命才缓慢到来。从根本上讲,目前正处于知识教育学与行为教育学基本趋向的斗争和争论中,前者是衰退的、趋于灭亡的,后者是新生的,正在发展的。
知识教育学是目前仍广泛存在的、传统的、理智型的教育学,其主导思想是传授和积累各种知识。这是一种引导学生为了学校的考试,而非为了生活的考验而学习的教育学。这种教育学的突出特点是:在教育目的上,只强调学生记忆和重复教师讲的和念的东西,以追求升学和考分为目的。在教育面向上,只注重精英教育侧重对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进行培养,是以多数学生的失败支撑少数学生的成功。在教学关系上,教师具有权威性和专制性,学生被当成加工的对象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在教育方法上,主要是灌输式或者说是填鸭式,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都是简单划一的。在教育内容上,是封闭式和终结式的,教师提供的知识被认为是完整的、已成定论的升学考试科目。在教育评价上,则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质量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把教师和学生引导到追求高分上。在教育结果上,培养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本本文化尖子和许多以失败者心态走向社会的人。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师道尊严,学生“唯师”是从,等等。
建筑在知识教育学基础上的旧教育,把学生个体分解成几部分,如动机、智力、感情、意志、行为等,把门类教育变成了各种互不衔接的、相互脱离的多领域教育,好象学生个体是一种由各自独立的很多框框拼在一起的组合。结果形成了一种像是把各种教育拼在一起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心育、劳育等等,每门课程都是一个框框,其中智育是主要的和占统治地位的。这就是世纪之交人们对知识教育学影响下的旧教育的基本认识,正因为这种认识,在新世纪,知识教育学及旧教育将会逐渐被行为教育学和新教育所取代。
与旧教育相对的是正在逐渐出现的注重学生发展的教育趋向。尽管这种教育趋向有着各种不同的方式,但主干是一样的。对此,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为教育学。它不是对学生进行各种局部的、孤立的教育,而是通过一种可以调动、拓展和发挥其全部能力的生活和活动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旨在实现学生的最高生活价值,它主要是面向生活的教育学。这种教育学是集中在学生身上,集中在他们生活的两个侧面,即个人和社会上。这种教育学的突出特点是:在教育目的上,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目的,将深刻改变旧教育的目标和职能,使教育成为学生全面和终身成长的助手,成为信息社会中学生选择和发展的“教练”或指导者。在教育面向上,强调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实施大众化教育,注重将全体学生都培养成有用人才,追求人人成功,个个发展。在教学关系上,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尊重、承认和爱护学生为基本态度,一改权威和专制的角色定位,给学生表达和创新的自由。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多元化和不断更新,反对简单划一和僵硬死板,尤其重视由学生自觉发起和指导的活动式教育方法。在教育内容上,是开放式的,不仅教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教书本外的知识;不仅教知识技能,而且教如何生存、如何关心、如何选择、如何负责、如何自我发展;不仅教既定的知识,而且教获得与拓展知识技能的方法;不仅教学生自己以外的知识技能,而且教学生认识和掌握自己。在教育评价上,注重发挥评价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功能,以学生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核心,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结果上,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学相长的、平等合作、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
建筑在行为教育学上的新教育,借鉴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观点,把学生个体看成一个体系,其组成部分是:身体、情感、品质、意志和行为。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和密切配合的,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建筑在学生个体的系统概念上的行为教育学,尽管它承认和尊重这一体系的各组成因素的区别,但因看到了学生个体体系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在新世纪将逐渐得到公众的确认,取代知识教育学和旧教育获得霸主地位。
总而言之,这个世纪之交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把上一个世纪之交没有进行到底的“哥白尼式”的教育学革命进行到底。这场革命在于:从以赫尔巴特(J.F.Herbart)的教育思想为基本原理的知识教育学转向以杜威(J.Dewey)的教育思想的时代改造为基本原理的行为教育学,即从本本主义转向人本主义;从旧教育转向新教育,即从精英主义教育转向大众主义教育,从人人失败的教育转向人人成功的教育,从教师专制教育转向有学生和集体积极参与的民主教育,从僵死的封闭式灌输教育转向灵活的开放式创新教育……一句话概括,就是要把脱离生活的传播各种知识的知识教育学转变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为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