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2014职教盘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15-01-09 18:44   ·上海高院:复旦投毒案终审维持死刑判决 2015-01-08 10:35   ·复旦投毒案二审宣判 受害人父亲望维持死刑判决 2015-01-08 10:04   ·川大今年停招8个项目的艺术特长生 2015-01-08 09:55   ·山东大学两名校领导被学校官网“除名” 2015-01-08 09:52   ·浙江高校5年76人因职务犯罪被查 涉招生等多环节 2015-01-08 09:50  
 当前位置:EDU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专题 > 聚焦两会 > 2012年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声音
两会代表委员谈:“减负”这道题何以如此难解
2012-03-09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2012全国两会


2012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关注教育改革 开启教育新篇章

  “减负”既要“内疗”,也要“外治”

  如何从根子上破解“减负”难题?刘希平代表结合浙江省的实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推动“减负”的主体应该是政府,虽然“屡战屡败”,但仍要“屡败屡战”。2010年8月,浙江省开始新一轮“减负”。“这一次我们主要是推出五项严格的措施,就是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控制考试、严控作业量等;同时提出建立五项制度,包括试卷评价制度,降低难度等,我们更看重的是五项制度。比如,我们要求学校公示课业的负担情况,让家长和社会监督;也建立了监督制度,经常进行明察暗访,并且和相关考核挂钩。经过一年,系统内的‘减负’自觉性增强了,社会对‘减负’的关注和监督也增强了。”刘希平说。

推荐内容>>陶西平:小学教育要淡化竞争 减负提质
推荐内容>>王晓东:给孩子减负家长要做明白人
推荐内容>>小学作业控制在1小时内 猛招“减负”引家长担忧

  为学生“减负”,教师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邵喜珍委员说,学校要引导教师把“减负”理念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不断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水平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用于课业的时间必然会减少。学校在“减负”的同时,还要主动化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明白,学校并不是让学生学得少了,对学生放松了,而是减少了课业方面过度消耗的时间,为学生课外的兴趣发展、个性成长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时间保障。

  葛剑平委员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物价、劳动、商标局等部门加强对教育培训市场的管理,对那些无视政策规定,打着所谓提升教学质量、为国家培训人才的幌子的各类非法办学机构,坚决取缔并处以重罚,使各种补习班没有市场,真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推荐专栏>>基础教育基教新闻 海外情况 基教研究发展研究 教学研究 课程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高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 【页面纠错

 

  延伸阅读
· 北京再发减负通知对义务教育考试测试进行规范
· 小学生书包最重7.8公斤 减负到底减了谁
· 小学生减负邀请家长来参与
· 让教育减负从“不背书包”开始
· 各省学生作业量排行榜揭学生痛处 越减负越重负
· 幼儿教育也要“减负”
· 厦门明年中考五科试卷将有调整 助力减负
· 语文教学 更快乐 金牛区试点“减负”
· 学前机构禁授小学教材 引发家长起跑线上的纠结
· 家庭作业不用签字 武汉武昌实验小学给家长“松绑”
  投稿
  诚邀合作
 010-62603942、62603049
  邮箱: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详情点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公报显示:幼儿园在...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问答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
·2012年数据:全国在...
  教育黄页
·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导航
·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
·中国教育网络
·中国大学教学
·EDU免费精华视频课堂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