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关注教育改革 开启教育新篇章
“减负”既要“内疗”,也要“外治”
如何从根子上破解“减负”难题?刘希平代表结合浙江省的实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推动“减负”的主体应该是政府,虽然“屡战屡败”,但仍要“屡败屡战”。2010年8月,浙江省开始新一轮“减负”。“这一次我们主要是推出五项严格的措施,就是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控制考试、严控作业量等;同时提出建立五项制度,包括试卷评价制度,降低难度等,我们更看重的是五项制度。比如,我们要求学校公示课业的负担情况,让家长和社会监督;也建立了监督制度,经常进行明察暗访,并且和相关考核挂钩。经过一年,系统内的‘减负’自觉性增强了,社会对‘减负’的关注和监督也增强了。”刘希平说。
推荐内容>>陶西平:小学教育要淡化竞争 减负提质
推荐内容>>王晓东:给孩子减负家长要做明白人
推荐内容>>小学作业控制在1小时内 猛招“减负”引家长担忧
为学生“减负”,教师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邵喜珍委员说,学校要引导教师把“减负”理念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不断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水平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用于课业的时间必然会减少。学校在“减负”的同时,还要主动化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明白,学校并不是让学生学得少了,对学生放松了,而是减少了课业方面过度消耗的时间,为学生课外的兴趣发展、个性成长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时间保障。
葛剑平委员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物价、劳动、商标局等部门加强对教育培训市场的管理,对那些无视政策规定,打着所谓提升教学质量、为国家培训人才的幌子的各类非法办学机构,坚决取缔并处以重罚,使各种补习班没有市场,真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推荐专栏>>基础教育:基教新闻 海外情况 基教研究:发展研究 教学研究 课程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高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